第七八三章 大同三司

    第七八三章 大同三司 (第3/3页)

家园土地的辽东难民子弟,对于土地更有着一种其他人理解不了的执念。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崇祯皇帝根本不担心如今的尚可喜等人会成为喂不熟的白眼狼。

    当然,除了设立了这四个新的镇守府之外,在这一次大封赏之后,崇祯皇帝不光是作出了蓟州镇整体北上移防热河堡,并从此改为热河镇的安排,对于宣府镇和大同镇,他也做出了类似的安排。

    首先,在马士英升任新设立的热河巡抚之后,大同巡按御史丁启睿,功过相抵,转任大同知府一职。

    而孙居相的弟弟孙鼎相,则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的高位上,降职充任大同巡按御史,接替丁启睿的位置。

    按理说,大同这个地方行政上属于山西,按照明朝的官员任职回避原则,山西人出身的孙鼎相,不应该担任大同巡按御史。

    不过这一次,经过崇祯皇帝一番雷厉风行的安排之后,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因为在崇祯皇帝发给宣大总督、大同巡抚以及军机大臣李邦华的旨意之中,明令祖大寿率领大同镇边军骑兵在撤离河套的途中,从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的手里接管归化城内的一切,然后驻守归化城周边。

    同时,崇祯皇帝还废除设立在大同的山西行都司,正式设立大同都指挥使司,由大同镇副总兵张全昌改任大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至于大同都指挥使司的驻地,崇祯皇帝明旨让其设立在了大同边外的集宁堡,专门沿边卫所墩堡及边外军屯的设立编管。

    除此之外,大同也正式脱离山西,成为了一个与山西地位平等的行省,在大同城内设立大同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

    由陕西右参政练国事升任大同承宣布政使,由京师朝堂上的风云人物詹事府詹事刘鸿训出任大同提刑按察使。

    詹事府是朝廷设立的东宫辅臣。

    不过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没有太子,所以也用不上詹事府这一套东宫文官班子,留着刘鸿训这个爱搞事情的大炮筒子,也确实是自找麻烦。

    原本历史上,刘鸿训也是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被无法忍受他的崇祯皇帝赶出了朝堂,赶到了代北戍边,几年后病死在边地戍所。

    不过那一世,他是因为骂崇祯皇帝是个啥也不懂的娃娃,被人举报上去,然后被皇帝问罪撵走的,属于充军边地。

    这一次则不同,从詹事府詹事到一省的提刑按察使,算得上是一种升迁了。

    然而结果都是一样的,不管是高升,还是贬斥,只要把这些疑似东林党人或者疑似东林党的同路人弄走,离开京师朝堂,那么他们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