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

    第1523章 朕之想法与诸位爱卿均不同 (第1/3页)

    “什么,抓到了彭聚?”听到卢义的话,允惊讶地说道。

    “是,官家。奏折六百里加急从山东滨州送来,‘摘要’确实写的是生擒彭聚这四个字。”卢义又道。

    “快把奏折拿来给朕看!”允吩咐道。可说完这句话,允又道:“罢了,朕去乾清宫看奏折。卢义,你派人传黄淮、齐泰、蹇义等人入宫觐见。”

    一边说着,允就向外走去。走到一半忽然又想起朱朱,转过头对他们说道:“文垣、文圻,你们先与元正、厚伯说话,待父亲处置过此事后再回来继续说回赐之物。文垣你派人告诉御膳房一声,今日中午多做两人的饭食,今日中午要留厚伯与元正在宫中用膳。若是中午父亲不回坤宁宫,就由你们陪着与厚伯、元正用膳,一如几年前厚伯前次来京时。”

    吩咐过这句话,不待他们答应,允就匆匆走出适才他与他们说话的阁子,向乾清宫而去。

    过了一会儿,允来到乾清宫。小宦官早就在这里等着了,见到允走进来行了一礼后马上双手将奏折递上去。

    允接过奏折,从中抽出一个似乎是书签,但样式类似于官员上朝时拿着的笏的东西来。他看了一眼,只见上面写着“生擒彭聚‘这四个字。

    这就是摘要。在奏折上写摘要是他这几年新树立的规矩。大臣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功劳,往往愿意事无巨细都写上,可允哪有那么多时间将数千字的奏折从头到尾看一遍?于是推行摘要制度,要求凡是字数超过五百字的奏折都要写摘要,一千字以下摘要字数不得超过奏折字数的十分之一,一千字以上摘要字数不得超过一百字。凡是没有摘要的长奏折,除非事关造反、灾害等大事,否则一律不看,直接退回。经过几个月允同大臣们的对峙,总算将这个规矩树立起来。有些官员揣摩允的心思,摘要越写越短,就像这封奏折,只写了四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