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为吃操心

    第1068章 为吃操心 (第1/3页)

    对于这支部队喜欢面食,赵昺并不意外,也标示理解。在收复江南的鄂州之战后,宋军俘获了二万多蒙元汉军,当时没有人愿意接收这些俘虏,必定皆是新收复之地,这么多俘虏留在一处,那就是不稳定因素。加上这些汉军多是中原汉人,在宋人的眼中他们与蛮夷几无差别,因此建议将他们尽数处决,已决后患。

    而赵昺与他们考虑的却是不同,他觉得北伐之后前往北地,这些汉军不仅熟知情况,且擅于骑射,加以训练后,便是一支可用之军。所以将他们带回了江东,经过遴选,剔除了老弱,留下青壮加以训练,并补充军官,又编入了部分新军,重新组成了两个旅,番号为护军四旅和五旅。

    不过考虑到这支部队的特殊,新编的两旅没有像其它各军一样驻扎在京畿,而是分驻在绍兴和嘉兴两地。此次出征,赵昺率领的是护军亲卫旅一个团、一旅、骑兵旅和四旅、五旅、辎重旅,作为主力的二旅和三旅及炮兵旅则配属给江东置司指挥对付南侵之敌。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好面食,南方人喜稻米,作为一支主要由北方人组成的军队,他们不喜欢吃米饭,而更愿意喝面汤也就不奇怪了。而将这种类似方便面的速食品全面装备部队岂不就可以了吗?赵昺只能说抱歉,朕当下真的做不到啊!

    当有人问,古代军队一般都吃什么?古代军中军粮都是怎么做出来的?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逆天发明?回答这些问题先要问问地里长什么!

    简单的说,秦汉之前北方以耐旱的小米,也就是粟为主食;到了汉代小麦及大麦的种植才渐渐扩大,但普通人家只能吃麦粒直接煮成的麦饭,面粉做成的各种面食如饼、馒头等,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享用;而这时的水稻只在南方种植,而且产量也远不如现在的高;至于玉米、红薯、花生等高产作物,那都是明朝中后期的事了。

    因此吃什么,在古代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也就有了粟饭流行于北方,米饭流行于南方的说法。当下大宋朝丢了江北,也同时失去了麦、粟产地,在江南部分地区虽实现了稻、麦轮种,可想天天吃白面也不可能。早期亩产量低,人们吃麦子是不做深加工的,和米一样直接煮成麦饭。这种麦饭口感很差,常常被视为粗食,所以面粉在此时相对来说还是稀缺品。

    战争是个极其消耗资源的活动,军队自然是什么多,什么便宜吃什么了。从秦汉到隋唐,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及洛阳一带,军中主食也以小米为主,毕竟粟米是赋税主体,稻麦只能算作“杂粮”。而江南是稻米的主产区,军中自然也就以稻米为主要食物了。

    接着要解决的是怎么吃的问题,毕竟粮食不能生着吃,当然也排出饿极了硬吃,但便秘或拉稀是肯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