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悄然之间

    第三十四章 悄然之间 (第2/3页)

通关系用。

    边建功和苏锦谁都没想到洪衍武和陈力泉会有这么一出,感动是必然的。但也因为钱物价值太高十分惶然,谁都不敢真收下。

    对此,洪衍武又是费了不少口舌。最后撂下一句话,说“你们要过意不去,就等办回来再说。反正咱们以后日子还长远着呢。先把眼前问题解决了比什么都强。”这样才算做通俩人的工作。

    这还不算,之后,洪衍武又特别嘱咐了几句。

    一是让他们别把此事告诉家里,免得因此多生是非。他们家里再把东西送回来。二也提醒他们,牧民普遍嗜酒如命,当地又缺少粮食。走之前不妨多买些二锅头和挂面。总之一定要想尽办法,尽早回到京城。否则工作就会不好安排。

    至此,边建功和苏锦都被说得心里亮堂堂的,也多少都有了些盘算。俩人无以为报,便借花献佛,连敬了洪衍武和陈力泉好几杯酒,借此表达心中的感激。

    当然,这时谁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从这一刻起,边建功和苏锦两个人的命运已经注定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边建功将不会主动留在内蒙结婚了,更不会年纪未满五十,就因嗜酒如命患上的肝病去世。

    而苏锦也不会在五年之后才回到京城,最后只能靠父亲的关系,在北方昆曲剧团当个拉幕打杂的临时工,白白蹉跎掉大好年华了……

    至于第二件事儿,是洪衍武通过自身的行动,促使东院全体四户改变了观念,都用上了液化石油气。由此大大提高了观音院东院四家人的生活质量。

    1978年,正值京城液化石油气发展的加速时段,全市用户覆盖率在这一年年底会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相较传统的煤炉子,使用液化气罐来做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

    既没有煤灰四溢、烟雾弥漫的肮脏,也不会在炒菜时为火力不旺发愁,更不用人们一下班,就因为着急生火做饭赶时间往家跑。

    而且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便宜。当时一罐十五公斤钢瓶的气,由于国家实行补贴,购买价格只有两块七毛钱,基本够一户人家一月使用。

    相反,烧蜂窝煤的用户,四口之家每月燃料费却要三块左右,如果要烧煤球,那就耗费更高,至少得四块。

    洪衍武在春节期间就惦记着要让家里用上液化石油气,于是一过了春节就去劝说母亲,别再每天靠折腾小煤炉子做一日三餐了。既费力又费钱。

    对此王蕴琳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同意,她怕换了新家什使不惯,可架不住洪衍武理由充足又三番四次地劝说。老太太也是明白人,知道儿子是为了家里好,最终还是点头了。

    就这样,得了母亲的话,洪衍武便和陈力泉抽空就去了南横街煤厂,为陈家和洪家申请了燃气证。

    此时赵丰年正是主管液化石油气这一块的副厂长,所以老仇人胡二奎即使再想使坏也没法刁难。手续不但办理的相当顺利,而且人家就连烟酒都不肯收。

    可洪衍武和脾气也是这样,别人对他越好,他就对别人越好。他好说歹说非把赵丰年拉着出去喝了酒。

    最后席间又劝说了半天,说过前几天邻居们恐怕还得办证,少不了麻烦。总算是硬逼着赵丰年把礼物给收了。

    还真别说,洪衍武确有前瞻性。等他把气灶在小厨房安置好之后,整个东院儿的邻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