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 电冰箱

    第八十七 电冰箱 (第2/3页)

    从这点来说,这种环保型的老冰箱,比起当今的冰箱还更有一份独到的妙处。由此也可知道,我国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么地出众。

    此外,洪衍武还有一个没想到。

    原来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海滩上也早就有了电冰箱的踪影。

    他的父亲洪禄承,当年在沪海租界里兴办的西餐厅、咖啡馆、舞厅和夜总会,就用上了大冷柜。在炎炎夏日,能够很方便地为时髦的沪海小姐和先生们,提供清爽的冷饮和冰淇淋消暑。

    至于私人家里的电冰箱就不多见了,一定要特别富裕的人家才会拥有。

    当时的冰箱大多数从外国进口,个头巨大,绝对和今天时髦的二百升以上大冰箱有的一拼。全金属制造的外壳,等闲四五个棒小伙子也休想动它分毫。

    而且说起价格来也是异常惊人,最早的世界名牌“Frigidaire——北极冰箱”,在欧洲也是奢侈品。没有十几条“小黄鱼”的代价是拿不到手的。

    这个厂家可是生产冰箱的老祖宗,据说全沪海当时只有不超过十台这样的冰箱,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于是这几台冰箱自然成为身份的象征。“哈同花园”、“百乐门舞厅”或是政要之家,谁都说不清它们的归属。

    又有谁能想的到,他的父母恰恰就是拥有这样一台顶级冰箱的人。而他大哥洪衍争,幼年时喝的鲜牛奶,就是放在这个如此稀罕的冰箱里存贮的。

    大概真的已经憋闷在心里多年了。如今能放心地跟儿子诉说,王蕴琳的语气里透着一种愉悦和轻松,从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大有收不住口之势。

    这让洪衍武不仅窥视到了当年洪家富贵生活的一鳞半爪,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的心境。

    他忽然意识到,其实母亲对他说起这些,倒并不是怀念当初的奢侈与荣光,而是在缅怀她已逝去的岁月和年华。回忆她与家人共处的幸福时光。

    由于他们的家庭属于另类,得随时收敛着,蜷缩着。母亲始终无法光明正大地回忆自己的过去。

    只是回忆,恰恰又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而人一旦需要长期地否定过去,回避真实。那就等于精神上有了断档和残缺。

    这无疑一种极大的扭曲与折磨,也是一种既可怜又难堪的孤独。

    一种对母亲的怜悯和对人生起伏的奇妙感悟,就这样充满了洪衍武的心田。

    他也认识到前世的又一个重大过失。他对父母的过去,对家族的过去。了解的真是太少了太少了……

    得到了母亲的首肯,才第二天,洪衍武就和陈力泉把一个单开门的“伊莱克斯”冰箱盖着床单抬进了观音院东院。

    只不过和母亲的开明相比,这天碰巧轮休的洪衍争,所显露出的头脑顽固和食古不化,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目睹洪衍武和陈力泉费力地把冰箱塞进洪衍茹窄小的门框,他不但不帮忙,反倒还横加干预和指责。

    “哎,哎,老三,你们弄一这么大家伙往小茹屋里塞啊,这要干嘛啊?”

    “干嘛,放进去啊。离厨房近,拿东西方便。”

    洪衍武站在屋里正往后拉着冰箱,随口答了一句,就继续催陈力泉。“泉子,推啊,你别弄歪了。”

    可洪衍争不分时候地还问。“这什么东西啊,哪儿来的?”

    陈力泉在外面一使劲,总算把冰箱擦着门框的边给挤进去了。他抹了把汗,接过话来。

    “大哥,这是刚买的电冰箱。我干妈知道这事。有了这个,家里今后就方便多了。听小武说,鱼呀肉啊,剩菜剩饭的,就可着劲儿往里搁吧,十天半个月的,都坏不了。”

    洪衍争不管这个,只关心一条。

    “泉子,买这花多少钱?”

    “七百。不贵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