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暖春

    第一百七十二章 暖春 (第2/3页)

    后来的历史证明,1979 年的这次社会大解放,不但结束了共和国的社会分裂状态,也解放了生产力。

    在经济改革中,最先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人才,最早的一批成功者,恰恰是这一大批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这与他们在逆境中磨练自己意志冲破思想牢笼的努力相关,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八十年代经济繁荣的坚实力量。

    就这样,全国人民再次获得了在同一个天下、同一个起跑线起步的机会,这无疑是全国、全民族的幸事。

    正如当年发表的诗歌《双桅船》中所言: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完全可以想像,在此之后,洪家、寿家和完颜家的生活肯定要发生不少积极的变化。

    还不光是在精神层面和政治待遇上面的,而是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实,有着实打实的实惠。

    比如说,首先,是早就过了退休年龄的洪禄承和王蕴琳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正式职工退休待遇。

    尽管俩人都只能按照新实行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中最低标拿退休费。

    可洪禄承原先核定的工资基数就高,百分之六十的标准也有七十多块。再加上王蕴琳最少也能拿二十五块的保底标准。老两口加在一起,每月退休费就能达到一百块钱。

    比起过去,洪禄承“劳动改造”一分没有,就王蕴琳一人拿三十八块的工资的窘况,那当然强多了。

    可尽管如此,一开始的时候,王蕴琳还真有点舍不得辞那布鞋厂的工作呢。

    倒不是为别的,她是觉得找眼下找份正式工作不易,还惦记像别人家那样,想让一个子女接了她的班,自己再退呢。

    可洪衍武却说,“妈,您真是想多了。老大、老二都不用您操心。小茹年纪小不说,学习比我二哥都好,今后肯定也是上大学的料啊。恐怕就我和泉子俩人才真是让您发愁的。可一来,您那布鞋厂就看不上我们,根本不乐意接受我们这样的‘两劳人员’,您就是求爷爷告奶奶也未准能说通。二就是真有这机会,我和泉子谁去啊?再说我们俩本身也不愿分开啊。还有,您那厂子也就是个区级的大集体企业,我们这样的小伙子成天和一群老娘们打交道,又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所以,我的亲妈哎,我求求您了,您还是别瞎琢磨了,赶紧辞了差事,回家踏踏实实享福吧……”

    王蕴琳这么一想也是,但她很听不得洪衍武的语气。还是嗔嘚了他一句。

    “区级大集体怎么了?当初还不是靠这个大集体的工资养活的你们。哼,你妈退了,今后就只能在家当老妈子了,伺候你们几个,比上班更累。”

    洪衍武一听,赶紧赔笑。

    “是是,我没别的意思。要不说最伟大的是母亲呢?您受委屈了,我们能有吃有穿,全靠老太太您劳苦功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