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万象更新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万象更新 (第2/3页)

儿为京城土语,即价格高,质量差的碎茶叶)

    当然,还不光只有这些,要说变化最为明显的还得属糕点、糖果。

    这一年,不光像“话梅糖”、“牛轧糖”等一些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老产品恢复了生产。同时,外省市和进口的新产品、新口味糖果也进入京城市场。

    “红虾酥糖”、“吉利酥糖”、“牛奶朱古力”、“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全新的产品,也依次摆上了商品柜台。

    完全可以说,糖果市场已经最先一步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不但不限量,居民购买和选择余地也加大了。

    因此,从这一年开始,过年时,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聚拢在一起,虎视眈眈盯着父母给自己分几块“酸三色”水果糖的情景,逐渐成为了被遗忘在脑后的历史。

    另外还有,春节娱乐方式也从过去单调走向了丰富。

    应该说,贯穿七十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基本可概述为,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几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

    然而从1977年起,这种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春节气氛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五颜六色的灯笼,娓娓动听的“空竹”、各种各样的鞭炮、脸谱销量大增。

    人们着魔似的喜欢放鞭炮,以至一段时间内关于鞭炮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

    各种游园活动也重新盛行起来,体育环城赛跑活动和一些传统游戏得到了恢复,如套圈、射击等再次出现。人们特别热衷于猜谜语,谜语灯会空前火爆。

    电影院里也不一样了。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多年后重新露面的《阿诗玛》、《桃花扇》、《李双双》这样的国产电影,而且慢慢地,还可以看到来自国外和香港的故事片。

    到了1979年,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丰富。

    1979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竟然出现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在此之前,跳交谊舞额是作为“封资修”被禁止的。

    于是从这一刻起,跳舞热从***的红墙内蔓延出来,民间舞会潜行了一年多,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在公园、广场、饭馆、街巷等公共场所男女青年自发聚集跳交际舞的现象,围观群众多时竟达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舞会上,有一对优美地画着华尔兹的圈的青年男女,他们脸上荡漾的幸福感觉被摄影师李晓斌适时捕捉进了镜头,成为了能够代表我国历史符号的一张经典照片。

    当时,这个女的还叫盖小玲,后来改名为盖克,著名演员。

    1979年的除夕夜,同样也是电视播映春节联欢晚会的开端。

    有好多观众一直都认为1983年的春晚是第一届。但其实在1979年,就有了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当时叫做《迎新春文艺晚会》,是由春晚创始人之一的邓在军和《西游记》导演杨洁共同执导的。

    只是由于当时全国的电视机拥有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