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买车

    第一百七十七章 买车 (第2/3页)

不得赶紧把他大哥的钱给花出去,也只能再等等。

    结果他就又在洪衍争这儿落了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评价。

    这气得他真想在老大推门出去的事儿,给他这个刻薄的大哥屁股上来一脚。

    可后来又一想,忍了!家里的“瓷公鸡”好不容易拔回毛儿,三十多块呢!这次看在新皮鞋的份儿上,也就不跟他计较了。

    至于洪衍文和洪衍茹,他们俩人确实都没什么大开销,手里有钱就是买书、买点好文具而已。

    不过他们和洪衍武、陈力泉都一样,全没自行车。他们也确实该需要辆自行车。

    王蕴琳惦记着这件事,洪衍武又打保票说他能弄到购车票、工业券,就给他们每人拨了贰佰元购车款,还说买车剩下的节余也无需上缴,就算零花钱了。

    得了母亲的懿旨,下面的事儿可就好办了。

    1月26日一大早,洪衍武带着几个人直接奔了百货大楼,先找人换好了票证,盯着开门时间进了自行车部。

    跟着一个小时都没有,他就把一切购车手续都办好了。

    给洪衍文挑好了一辆165块的“燕牌锰钢车”,又给洪衍茹弄了辆158块的“小飞鸽”,。

    然后便让这兄妹俩骑着新车,带着票据自去白纸坊派出所给新车上户口。

    这也是当年的一个时代特征。谁买了自行车都得去派出所登记、打钢印、挂牌、领证、这就算明媒正娶了。

    相反的,洪衍武自己呢,压根就没打算在百货大楼买新车,之后他竟带着陈力泉奔了天桥。

    敢情该买什么车,这小子心里早有谱儿了。

    就在天桥的信托商店里,有他平时闲逛时,早就惦记上的几辆古董级别的自行车。

    俗话说“买仨、卖俩、当一个”。当年的人们都没收藏意识,哪怕再好的自行车,一被主人送进了信托商店也就不值得什么了。

    而且还甭看商品本身标价就不高,这种专售卖、寄卖旧货的信托商店,还是当年唯一能跟售货员讨价还价的地儿。

    所以对有口才有经验的人来说,这里的价格也就便宜到姥姥家去了。

    说白了,也就是因为洪衍武一直没法交代钱的来历,才没好意思往家搬。否则这些好东西,他早就收入囊中了。

    这次挑车的时候,洪衍武还真是看哪个都喜欢。而且因为有一辆当初他看着品相特别好的“凤头”已经被人买走了,就更促使他不加犹豫地出了手。

    于是他跟售货员一通白话,竟一气儿买了五辆。

    像两辆八成新的车,是百八十弄到手的。半旧的车,价格划到了六七十以,归了包堆,也不过才花了三百八十多。

    不过他最后还是把钱花冒了,因为陈力泉又意外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店里竟然有件完好无损的“美国皮猴儿”。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俗称。这玩意的正名其实应该叫做“阿尔法N3B风衣”,这是“二战”时美军陆地战斗人员的外衣,具有高度防寒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