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房子

    第一百八十六章 房子 (第2/3页)

没要,为这个甚至还空前地跟她一向惧怕的妹夫大吵了一架。

    可要是有了这老宅就不一样了。拆迁款,洪家后代人人有份,谁都能分一杯羹,到时候就是哪位混得再不得济,他也不用着急了。

    再说了,眼下自行车的事儿无疑完全暴露出他处境中最大的一个弊端了。

    家里地儿实在太小了。就那几辆自行车和几个大箱子就快把陈家西屋占满了。

    他要再想收点什么好东西,可往哪儿放呢?东屋睡觉,总不能搁堂屋摆着吧?

    所以说,还是得指望那老宅的房子,只要能要回来,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到时候,他就是把信托商店里的好东西都搬回来。那也搁的下啊。

    最后还有,千万也别忘了考虑客观现实的困难啊。这种事儿那肯定是越早张罗越好啊。

    别忘了,这年头哪儿都缺房啊。当初“街道办”是用洪家的房办养老院的,可过了这么多年,天知道那房究竟派什么用场了。或许是单位占用,或许是老百姓租住。

    所以说是有政策腾退,也得有地更换啊。要不及早行动,就是大栅栏的“街道办”想给你腾退,手里没房调剂,又往哪儿安置呢?

    而且今年知青大返城的高潮可就该来了。人和房的矛盾更会加重。很快,就会有“一间房子半间炕,找着对象上不了炕”的顺口溜传遍社会。

    这是什么景儿?又是多少人?让人想想都头皮发麻。

    好,即便不说这个,这年头政府办事走程序也“肉”啊,官僚做派忒重。不排在前面想办法先办,等大家都发现这事可以办了。光等着排队就得等死你。

    何况这种事里头,可扯皮的东西又多,趁着当年的经手人大部分都在,有的事还能说清楚。

    否则要等下去,万一哪位重要人物作古,或是占房的人家再多更换几个来回。那可就真是一笔再难理清的糊涂账了。

    三年五载的小意思,十年八年也很正常。甚至不少人家苦苦等了好几十年,房子都拆没了也没个说法。

    他自己上辈子可就是干拆迁起家的,这种事见得不是一件两件了,还能犯这种傻么?

    总而言之,越往后拖,事儿就越难缠。

    正是抱有这种宜快不宜迟的想法,生怕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洪衍武就马上开始游说起他的爹妈来。就想让父母尽快把房契拿出来,交给他来运作。

    他自己当然早有预料,知道这要下一番水磨功夫的。因为他的父母不是一般的老头老太太,有见识有文化,他们既然思想有顾虑就不是轻易能做通工作。

    于是他就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游说方式。

    一方面是掰开了揉碎了讲政策,一点点来分析。要让父母明白,国家这个政策是可信的。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