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流离

    第一百九十七章 流离 (第2/3页)

沦陷后,洪禄承夫妇作为洪家产业的继承人,也被洪效儒安排,经由津门去了沪海。唯有洪寿承仍旧留在京城,一边念书,一边陪伴双亲。

    而国都沦陷之后,由于人心苦痛,山河无色,大学也被日本人干涉。洪效儒便不舍得留小儿子在沦陷区当亡国奴了。就酬了一大笔钱,提前送他去法国留洋。

    可哪知道,洪寿承在辅仁大学就已经秘密加入“抗日杀奸团”了,早在北平参加过多次成功的刺杀行动。

    因此到达津门之后,他并没有登上去欧洲的轮船,反倒是带着留学的巨款,彻底投入到了抗战斗争之中。自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别离岁岁如流水,几年之后,直到1941年的中秋节一早,洪家的门房才莫名其妙在窗户缝儿里发现一封洪寿承写的家书。

    里面的具体内容是:

    父亲、母亲:

    我现在很好,在需要我的地方,您们千万不要找我。到了该回去的时候,我自然会回去。

    写这封信,其实是为了告诉你们,我结婚了,是志同道合的结合。

    现附照片一张。我们希望得到您们的祝福。并盼望您们身体康泰,万勿以我们为念。

    不孝子寿承、儿媳婉华敬上

    让洪家二老欣慰的是,照片上的洪寿承很英俊,那姑娘也很漂亮,看着很般配。俩人都穿着洋装,也有首饰,经济境况似乎还不错。

    只是由于信中仅寥寥数语。他们对那姑娘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唯有那封信末的“婉华”二字,应该是代表了她的名字。

    自此,这封信连附带的照片,就被洪效儒一直贴身保留着。

    可尽管每日都是望眼欲穿的期盼,但立尽西风雁不来,洪效儒始终也没能等到儿子回家的一天。

    1945年光复后,老爷子和从沪海返京的洪禄承重聚,临终前只有吃力地指着照片和信件,把这件事托付于他。

    “……益之,以后有了机会你得去找他……替我……叫你弟弟……回家……别忘了……让他们给我……坟上……磕个头……”

    于是在此之后,洪禄承就按父亲的话,开始多方设法寻找弟弟的消息。他甚至恳求身在重庆的大哥一起帮忙。

    但哪有那么容易?茫茫人海中找人,就似大海捞针一般。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以重金悬赏,终于得来一个比较确切消息。

    有人说曾在沪海见过洪寿承。只不过那人还不太确定,因为当时听人叫洪寿承为“陆先生”。

    洪禄承就抱着一丝希望,赶紧派人带着洪寿承的照片去沪海打探。

    没想到真有了些眉目,他便带着保镖又亲自跑了两次,最后经一番仔细的寻访后证明消息的确属实,“陆”(绿)就是“洪”(红)。

    从那些和洪寿承打过交道的人口中,他也得知了失踪兄弟的一鳞半爪。

    “陆先生”是洋行的翻译,带着她的妻子一起住在沪海,他的妻子后来怀孕了,给他生了个女儿。沦陷期间,“陆先生”也曾进过日本人的宪兵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