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动工

    第二百零二章 动工 (第2/3页)

各自甩开膀子开始干活了。

    要说洪衍武这办法,高明就高明在两点上了。

    一是绝不抠抠缩缩,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二是他只追求最终结果,没给任何人靠磨洋工获利的机会。这么一来效率自然高。

    拿电工来说,原本可以慢悠悠磨蹭一礼拜的。这下三下五除二,三天就交了活儿。

    洪衍武也真不食言,不但当场给钱给烟,还又借着这事儿款待大家聚了一次餐。

    这一下不但获得了电工们的交口称赞,也等于中途用事实给自来水公司的工人打了一针兴奋剂。

    在这种亲眼目睹的刺激下,接下来没出五天,竟然连水路都铺设好了。能达到这种效率和质量,在这个年代绝对堪称奇迹。

    只是干完了活儿,自来水公司的人也真是累得够呛,吃散伙饭的时候,不由都跟洪衍武诉起苦来。

    他们说“小伙子,你这钱出得真不冤,我们就没干过这么快、这么累的活儿,我们敢保证,你这活儿质量都赶上区政府大楼了。可我们也全累劈了,至少得歇半拉月才能缓过劲来。”

    洪衍武当然知道挖土方什么滋味,哈哈一笑,道了声辛苦,敬了一杯酒。每个人又给加了二十块钱。这一下怨气也就平息了,照旧还是皆大欢喜。

    要按步骤,水电路一完活儿,也就该正式修房了。可这事儿搁洪衍武就有点头疼了。

    不是为别的,就因为没找着懂行的人。

    在改造水电路的期间,洪衍武问了区里好几家房管所,无一例外,干活的全是大众化,只懂得盖排房的泥瓦匠。别说过去的“八大柜”了,就是“四小柜”的人也没找着一位。

    (注:清代的皇室宫廷建筑,都在明朝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皇家大型工程,由内务大臣主管,再由工部转交给当时京城的十二家木厂承包。这十二家木厂被称为“八大柜”和“四小柜”。“八大柜”为: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四小柜”为:艺和、祥和、东升、盛祥。)

    好在他还有洪衍争这个大哥,最终多亏洪衍争的师傅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面外传《第一百四十七章无靠》里提过,洪衍争师傅王汉平师承“龙顺成”,是“红星家具厂”唯一拿七十九块四的七级木匠。眼下,像老爷子这样出色的手艺人可不多了。

    别看并非干土木营造出身,可故宫里一些修补隔扇、窗棂、木雕和家具的精细活儿,可离不开他。

    有时候上面就会派这样的专项任务给他这样的能工巧匠。一来二去,他就这么和故宫里的人混熟了。而且接触最多的还就是搞古建的。

    所以洪衍争知道了洪衍武的为难,去跟师傅一打听哪儿能找着干古建的人,王汉平就出来牵头了。老爷子领着洪衍争和洪衍武哥儿俩去景山西面的“陟山门街”,去找了一家姓单的人。

    这一次去,不但彻底解决了洪家的难题,还让洪衍武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敢情那“陟山门街”住的全都是故宫博物院的人。那搁到现在就是专家聚居地啊。而且这还不算什么,当年这些专家们的生活条件才真是让人看着心酸呢。

    就拿洪衍武他们拜访的这位单云盛先生来说,他是故宫刚退下来的研究员。本身是学历史出身,三十年代的时候,又在朱启铭办的“营造学社”里的文献组当编纂。可谓是资历最早的专业古建人才。

    而且由于单先生对西洋建筑和古建法式都很感兴趣,在“营造学社”时,他跟法式组队长梁思成经常讨教,学到了许多。完全可以算是梁思成的学生。

    甚至共和国十年大庆的时候,他还被梁思成举荐给文物局领导,让他来负责修太和殿。

    就是这么一位大家,居然退休费就拿了三十五块钱。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院子里的两间门房里。甚至他的女儿也去当知青插队了好几年,这才刚刚办完返城,只在故宫的建筑队里找到了一份瓦工的工作。

    说实话,其实单先生到底有多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