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器械

    第一百四十二章 器械 (第2/3页)

进入到下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这里所谓的新阶段,还并不是说玉爷要教两个孩子招式了。而是由于两个孩子的身体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素质,在训练中不至于再轻易受伤,事实上是进入了另一种较为高级的基本功练习阶段,也可以说这是入门前的最后一道关口。那么自然,他们的早晚功课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

    比如,玉爷就先教会了两个孩子“双手倒立”、“铁板桥”和“空翻筋斗”的动作

    别看这三个动作似乎是杂耍一般,好像没什么必要,但其实这是练得平衡力。想也知道对一个跤手来说,平衡能力意味着什么。所以这三个动作反倒是极其必要的基本功之一。

    另外,玉爷又教他们抽、踢、盘、跪、过,这摔跤必练的五种腿功。和涮腰、磨腰、扇腰、前后弯腰的四种练法。

    像这几种训练方法锻炼的自然还是腰腿能力,也是跤行里初学者的必修课。玉爷就曾以武谚的形式对他们特意叮嘱过,“要记住,摔跤不练腰,一辈子瞎胡闹,摔跤不练腿,一辈子也白给!”

    而除了这些,玉爷还教他们练上了拉硬弓、拧棒子、抖大杆和踢柏木桩,这些传统的善扑营器械练习方法。

    首先说拉硬弓。

    弓有硬弓、弩弓、箭弓、弹弓、子母弓等,每种弓的拉力不同,分几个劲,老称九斤十二两(约十斤)为一个劲,八个劲以上为硬弓,十个劲为一石。玉爷家传的铁胎弓就是十个劲的一石弓,玉家自进善扑营起,十三代人几乎人人都用过。而现在,则要轮到这两个“小垫窝”来用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玩意与摔跤无关。可善扑营之所以讲究练这个,其实除了因为旗人有惯习射箭的传统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属于传统力量训练中最基础的一项,只有练过这个才能继续练刀(大刀)和石(石锁)。

    而拉硬弓的好处也无可替代,它不仅可以用来练习支撑力和拉拽力,体会力量喷发之窍要。同时还可以练习仆步、弓步、卧步、盘腿、悬梁叉等各种步法。甚至在旧时,为了促成习练者的素质。旗人在真正拉弓练习之前,往往还要先经过摆出骑马蹲裆式,双拳悬举听弓箭师傅从一到十,用满语词“数弓码”的训练。

    这样做其实与现代军队习练正步几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既可以让习练者养成一板一眼的“武架子”,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八旗军营军训的严苛与肃穆。所以当年清室皇帝在痛恨旗人纨绔习气加以训斥之时,往往会有“连举止动作都不似旗人”的评语。这和“弓箭师傅数弓码——一五一十”这句歇后语的由来一样,皆指的是同一件事。

    其次说抖大杆,这其实是由蒙古族的套马杆演变而来,属于善扑营蒙古扑户的独有训练方式。

    大杆长三米,质地有柔韧性,共有横、压、抖、拉、握、拔、盖、崴、横、别、拽、踢、翻十三种练法,称为“十三杆”。可以以此来提高横力、握力、抖力、拉拽等专项力量。由于玉爷是蒙古人,对这种练习方式最为熟悉不过,那么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传给了两个孩子。

    再要说的第三项基本功是拧棒子。

    这个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是一种总称。因为其中细分起来有砣罗棒、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