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平金打籽

    第二百一十五章 平金打籽 (第2/3页)

再三相邀,织补师傅也坚决不吃请。就在大街上让他们直接说事。

    洪衍武没辙,就只能直截了当,把苏锦的事儿说了,还把他家传手艺全方位地夸了一番。

    可织补师傅仍旧显得很为难。

    他说真不是不帮忙,而是自己职位太不上话。

    他倒也能把经理给请出来,可问题是“普兰德洗染店”同样是沪海迁京的企业,而且还是京城唯一一家提供洗衣和精工织补的单位。他们照样也要承担外事任务。

    那么在政审要求这儿,恐怕比起“红都”来也宽松不到哪儿去。

    所以虽然听着苏锦是个人才,可办不成是大概率的,得先有个心理准备。

    就这样,当天草草地散去,洪衍武和李主任简直都丧气到家了。

    可没想到才第二天一早,完全出乎意料,“普兰德”的经理竟然主动给李主任打来电话,说自己听织补师傅说,有个想找工作的人是裁缝世家,还会做绣工,是不是真的?

    李主任含糊其辞地应了,那头又问水平怎么样?李主任说这我可说不好,你们得见了单谈。

    更没想到的是,那头还特急。说马上就要见。

    这么着,当天没等下班,李主任找了洪衍武。然后俩人一起去让苏锦请假出来直奔了西四,与“普兰德”的经理见面。

    这次见面异常顺利。听苏锦一说起“京绣”和“苏绣”头头是道。“普兰德”经理是特别惊喜,说你工作的事儿好说,只要你能帮我一个忙。

    说完就急匆匆又把他们给带到了西四南大街20号,位于丁字街路口的西南角的“造寸女装店”。

    洪衍武一见“造寸”这俩字儿,就特腻歪。心说真是的,怎么还非跟沪海干上了。

    原来这里也是沪海迁京老店之一。其店名正是由民国时期的知名作家张爱玲,一句“造寸造寸,寸寸创造”的好评而来。

    “运动”前,京城甚至一度还流传着“男装去雷蒙,女装要造寸”的口碑。

    这是因为这两家店曾经承揽了“中南海”领导人的全部制衣任务。当时主要领导人的衣服和几任第一夫人的着装,只出自这两家店。

    像如今正红的‘红都’,那仅是后起之秀。完全是因为“运动”以做奇装异服的借口把“雷蒙”给封了。它才有机会接过男装大旗。

    而最让人么没有想到的是,洪衍武他们一进店门,发现“造寸”方面居然对他们的来访也很重视,由店方经理亲自出面接待。

    特别是对苏锦,更是格外热情。

    再等到“造寸”的经理让人拿过一件丝绸衬衣来,“普兰德”的经理从旁再一解释,洪衍武他们这才明白。原来“普兰德”和“造寸”如今都面临着一个不小的难题。

    敢情被取来的这件丝绸衬衣是一个美国女记者上个月刚在“造寸”定制的,不是标准款式,是这位美国人自己的发明创造。

    由于这个美国女记者非常喜欢刺绣工艺,在京城买了不少绣品。所以当时她就特意拿来了两条蓝底金线的袖带,要求用这种材料做衬衣的袖口和领子。

    这种要求对“造寸”不难,成品让美国人也很满意。可谁也没料到,后来美国记者把这件衣服交由饭店的服务人员做清洗服务时,却被无知的服务人员用熨斗烫坏了。

    美国人很生气。这也成为外交事件惊动了“市外办”。

    按照通常的做法,当然是由过错方赔礼道歉,并请“普兰德”的织补师傅来挽回恶劣影响。

    可手段高超的织补师傅这次却犯了难。因为丝绸好补,绣线难补。

    那绣线可不是简单绣上去的,是立体的,是有凹凸的。最关键那绣线还不是普通的绣线,是真正的金线啊。

    谁也玩不转,就只有请示上级求助。

    “市外办”也没辙,只能一面开始寻找京绣大师,另一面把这个任务交由“造寸”和“普兰德”共同商议解决。

    从此之后,那美国人老打电话来问。这就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