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成名
第二百四十四章 成名 (第1/3页)
走红当然是好事。
虽然此时无论是出现在舞台现场、广播、或是银幕上的那些知名红人,人民群众都只一律会冠以“演员”这个最本质的称呼。
但必须得说,这个时期,谁只要因一首歌或一部电影冒头儿走红,他们从人民群众中所获得的东西,却是哪个时代都不曾有过的。
别说旧社会日进斗金的“梨园名家”们远远比不了,就是今天所谓的“国际巨星”、“知名大腕”那也差得远了。
那真是一种发乎至诚,无关金钱的尊重、厚爱、热情和推崇。
对这一点,杨卫帆很快就有了切身的体会。
洪衍武给他的几首歌曲让他获奖成名之后,他的生活确实改变了许多。
首先待遇一下被提到了正团级,行政工资拿到七十八块,现在还有权力叫团里的吉普车接送。
这可都是他自己挣来的,并不是过去靠家里人的惠泽。他相信哪怕他仍待在“总政歌舞团”,他也很快会凭自己的本事拥有这样的待遇。所以他享受得心安理得。
另外,就是似乎在突然之间,满街都在放他的歌了。
只要有收音机的地方,总是能听到他演唱的《咱当兵的人》、《小白杨》和苏晓明演唱的《军港之夜》。
特别是最后两首歌,因为曲调更委婉,比第一首还要受青睐。广播电台收到点播这两首歌曲的听众来信,据说数量有好几个麻袋。
以致于播放歌曲的广播电台每次都要补充一句,“因为喜欢这首歌曲的听众众多,在此就不一一念点播者的名字了。希望各位听众朋友们理解。”
这种轰动的社会效应直接导致他成了团里的焦点人物。别说排练的时候总是引来一大批的人来观看。哪怕他在团里的内部食堂吃饭,去内部澡堂洗澡都受到人们的瞩目。
经常会有文艺女兵脸红着偷眼观察他,或是三三两两地跟着。胆大的或许还会来搭话要一张签名。他便会带着和气的微笑满足她们,然后看着她们带着满足感羞涩地逃离。
最让他感到有意思的是,一个脸儿熟的食堂大师傅在给他打菜的时候居然也很客气地问他,能不能给自己家里人签个名?
他马上欣然满足了对方的要求,还跟人家开玩笑,说“您要我签名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这么客气干什么?我是您下级,天天都得来您这儿报道呢。”
结果他又跟大师傅混成了朋友。不但那天他要的白菜炖肉里,几乎多半饭盒子全是肉。此后他再来食堂,也经常能吃到厨房的“内部伙食”。比团领导的待遇都实惠多了。
当然了,如果和在团里如鱼得水比起来,外界的反应自然更为热烈。
在名声远扬之后,就不断有各路记者来团里采访他和苏晓明,给他们拍照、录音、做专访。
这就促使“海防歌舞团”的传达室每天收到的观众来信越来越多,有时候他和苏晓明仅一天,就各自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封观众来信。
而当他和苏晓明再下部队演出,往往都是部队最高领导亲自接待,不但倾其所有,也必然会恳求他们合影留念。
就连外面的学校、单位和团体也会经常找上门来,想邀请他和苏晓明参加座谈会和招待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