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灯舞会

    第七章 黑灯舞会 (第2/3页)

    于是父母夸,兄弟姐妹赞,身边的人更恨不得把杨卫帆捧上天,纷纷锦上添花凑热闹。让这小子一下应酬不暇,到处吃请。

    而他认识的那帮司令、军长的后代们同样不甘落后,在周曼娜的撺掇下,竟然给他在西绒线胡同51号的“四川饭店”里举办了个小规模的“庆功会”。

    这里得额外提一句,这家川味饭庄可不是一般地方。

    它1959年开办时,是由总理亲自命名,并请郭沫若先生亲笔的书匾。用的房产是晚清时的勋贝子府,由四进典型的四合院及一座后花园组成,占地一万余平米,堪称京城最大的饭庄。

    而且这里的东家虽然名义上规划“西南省委”办公厅,但有关饭店大小事却得由“西南王”亲自做主。

    另外,这家饭店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属于国家干部身份。饭店的厨师全是四川本地“政治可靠、业务优良”的人精。饭店的主副食原料全由四川专供。要求服务员不论看见或听见什么,都不许外传。

    为什么这么牛呢?就是因为这里的顾客级别都比较高。这个潭子的水深得很嘞。

    像五、六十年代的国家领导人中,除“伟大领袖”和后来遭批的“二任接班人”未到光顾过以外,其他人都曾到此驻足。许多川、湘籍贯的元帅、将军更是常客。

    于是“三年困难时期”,别的地方物资紧缺,唯这里供应如常。而且这家店,不光有吃的,还有洗澡、搓背、理发、修脚和娱乐的地方。只不过普通的顾客是不知道的。

    到了“运动时期”,革命当权派曾把这家饭店称为“大走资派串联的裴多菲俱乐部”,话说得难听,其功能与事实倒也相差不远。当年的“四川饭店”确实可以称为政治家的“高级会所”。

    那么不用说,了解内情的杨卫帆是足承盛情和受宠若惊啊。

    在品尝了诸多大员喜欢的“炒豌豆尖”、“豆渣鸭脯”、“樟茶肉”和“干烧桂鱼”的同时,他也唱歌为大家助兴。这自然激起了大家的兴头,就连服务人员也驻足观看,卖力鼓掌。

    只是酒足饭饱后大伙儿意犹未尽,就又说要去“总后”周部长的小楼去跳舞。杨卫帆其实有点喝大了,并不想去,可架不住大伙儿起哄,绑票似的一起把他强塞进汽车,硬是把他给带了去。

    说到这儿,或许有些人就有疑问了。那周曼娜的家里人就能由着这帮小年轻胡闹吗?

    嗨,其实像周曼娜父亲这样级别的高级干部基本上都在闹市区的四合院居住。何况他又在管物资的要害部门任职。所以实际上,“总后”的这个小楼,周部长夫妇已经不怎么回来了。大家伙自然可以由着性子的折腾。

    于是音乐一放,窗帘一拉,周曼娜和几个姐们再准备点汽水、啤酒、水果的,人们随乐起舞就跳上了。还真甭说,大家都玩得都挺高兴,自然又各自喝了不少啤酒。

    而后来不知道是谁,觉得“两步”都不过瘾了,居然提议跳“贴面”,不由分说拉了灯。

    这一下好,屋里真的全黑了,周曼娜就主动抱紧了杨卫帆。为了不让他退缩,嘴里还说着“亏你一个大男人,这么胆小啊,真丢人!”

    杨卫帆酒劲正在头上,吃不了激,气往上涌,就大胆地冲动了一把。

    可酒为色媒啊,脸贴脸地抱着摇来摇去。这种异性接触和诱惑,让二十初头的男人根本无法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