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心折

    第二十一章 心折 (第2/3页)



    相反,如今的荒僻反倒成了一种优势,完全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把原有居民安置好。把不怎么样的格局推到重来。

    照洪禄承的规划,这几条大街新盖好的楼房全走上层路线,绝对不分配,除了出租给外国人,主要销售目标对准的京城少数富裕阶层和归国华侨、侨属。

    当然,一切公用的服务设施也会与城市其他地方有所区别,要按照外国人的生活水准和需求设立。

    总之,就是全力打造出一个城市中的富人区来。

    只要这个概念一旦被人们所认可所接受,就会引得人人向往之,财富也就会自动凝聚到这里。一旦成势,剩下的事儿再不用发愁了……

    洪禄承的设想,让洪衍武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不为别的,只为他自己明明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可他就是做不到像父亲这么笃定地判定商机。因为他搞不清其中的商业逻辑,一旦有些条件变了,他就不免含糊、迟疑。

    甚至他还知道,就连历史上京城CBD区域的形成,也是纯属自发状的。

    根本就不曾有人意识到这里的繁荣其实是一种必然。大多数人谈起来,都是把其原因归结到大批工厂拆迁提供了足量的土地上面。

    可父亲呢?胸有成竹、见微知著,竟然提前了二十年就断定了这一点啊!

    这种震撼当然是非常的,不服哪儿行啊?

    洪衍武第一次感受到真正商业大家的风范。也是头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知识才是万能的,什么叫从理论联系实际了。

    此时在他心里,他的父亲,别说比他接触过的那些只会放马后炮的行业专家强太多了。甚至也超过了他商业生涯中认识的所有人。

    像权鹏飞和高鸣过去教过他的那些经验和办法,只能算是耍弄阴谋诡计的下九流。而他自己重生以来干的那些曾经沾沾自喜的勾当,也显得特别小家子气,完全提不上趟了。

    这是一种气度上和胸襟上的差距,从思维模式上就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谁说国内就没有投资大师的?他完全相信,只要他父亲愿意,在将来的日子里,随随便便伸伸胳膊、动动腿儿就能让洪家重新发迹起来。

    敢情他身边,一直就有像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传奇存在啊。这还真成了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了。上辈子,他都错过了些什么呀!

    所以一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