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开口子

    第五十九章 开口子 (第2/3页)

来呗。反正房子都是现成的,我回头找人把铺面房收拾一下,再找宋国甫给您批个营业执照就成了。

    “粮油那边您也不用担心。别人或许会为‘特殊粮油本’上的‘特殊’二字发愁,觉得朝不保夕,咱不用啊。凭我跟宋家的关系,这点事儿绝不成问题。您就放心干吧。就这么一小小的‘悦宾饭馆’都能火成这样。咱还能亏了?”

    他可没想到啊,老爷子没那么好糊弄。尽管有些他知道的事儿啊故意没说,可洪禄承竟然自己一针见血指出了关键。

    “你呀,太乐观,太绝对。凡事只看眼前,这就是年轻人的毛病。我告诉你,什么事儿都不可能一往无前,必有反复。而且‘官’字两张口啊。真变了怎么办?”

    “你别不信。是,私营买卖是有不少好处,可也有不少坏处。现在需要它,怎么都好。真等到时间一长,就该抓它的痛脚和毛病了。”

    “不说别的,现在没行会了,又都是小贩居多。首先缺斤短两,价格不定,那买卖纠纷,上当受骗的肯定越来越多。官家管着烦,群众会不满。到时候,好处就被大家忘在脑后面了。”

    “另外,现在的市场什么都缺。就像你说的,挣钱太容易了。我敢说,这报纸上的小饭馆每月至少纯利上千,好了两千也是有的。可一个局长才挣多少?你要是当官的心里能平衡?再加上县官不如现管,那些手里有权的工商、税务、卫生、街道就不眼红,没意见吗?”

    “最后还有一条,公家干买卖真是不行啊。因为给公家干活赚了不高兴,赔了不担心,糊弄事的居多。可私人买卖不一样啊,得变着法地讨好顾客。这过去没的比还不显,今后有的比了也就难堪了。上上下下,能允许你比公家买卖干的好?所有的加在一起,后果是什么你想想……”

    嘿,这描述的真跟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切一样啊。只能说老爷子对世情的了解太透彻了。

    不过洪衍武还尤未放弃。因为在他看来,老铺重张说破大天也就是开个饭馆嘛。能有多敏感?其实他惦记恢复祖业无非也就是为了慰藉父亲而已,和他想“折腾”的“大事”可是不能比的。实在没必要蛰伏呀。

    他就继续劝说,“爸,您这么顾前顾后,别再错过了商机啊。回头饭馆多了,不好干了您后悔可来不及。我承认您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可咱不就是个小买卖嘛,又不影响国计民生,没您想这么严重。”

    可这话一说,他倒挨了通数落。惹得他爸爸教训上了。

    “你还商机呢!什么叫商机?图个短时间挣点小钱就叫商机?那叫投机。”

    “我告诉你,哪一朝哪一代商场里都不缺聪明人、幸运人,能抢先一步发现无人看见的黄金。可这不是真正的好事。这些人从来都只有短暂辉煌,绝对会为后来者超越。原因就这个‘第一’,既会带来暴利让人膨胀,不思进取。也会为声名所累,束手束脚。而且往往引得别人觊觎,让各方面压力、矛盾汇聚自身,那是以一敌众啊。还有好吗?”

    “反倒真正的得益者是后来者。因为有了这个第一,后面效仿的人就知道了这里面的深浅,就能针对各种大概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