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愿打愿挨

    第一百五十九章 愿打愿挨 (第2/3页)

这一百块钱填上,那不等于凭空花掉了半拉洗衣机吗?

    所以最终杜牧林抛弃了面子,选择了里子。

    他算了算,出国大致需要半个月,如果精心点,或许不用更换,也能对付过来。

    于是仅仅在“红都”做了一身西装,连双新鞋也没买,就打算穿旧的凑合了。

    没办法,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的难处啊。

    可他万万没想到,妻子却突然在某一天晚上带给了他一份永难相忘的惊喜。

    那一天,杜牧林像惯常一样加班到八点才回家,没想到一进家门,桌上不但有碗筷。旁边的椅子上竟然还有一身灰色派力司西服和一双皮鞋。

    而妻子不由分说就让杜牧林穿上试试。

    还别说,衣服特别合适,样式还特别新颖。

    穿上以后一看,让人眼睛一亮,版式比“红都”的都好。

    连在一边做功课的儿子也直嚷嚷,说爸爸像外国人。

    直到这时妻子才炫耀似的表功,说西服和皮鞋都是在西单服装夜市买的,一共才花了七十五块,还是香港货呢。

    跟着她又给杜牧林拿出了一条丝绸领带,花纹颜色比“红都”的还好。

    此时,杜牧林已经完全被欣喜搞昏头了。

    他一边对着镜子试着,一边不由自主地问,“这领带也是香港货,贵不贵?这个可没必要买,我有一条就够了……”

    哪知妻子却更是得意的一笑。

    “人家白白送的,怎么样?我买的这些东西还合用吧?再怎么样,你一个大男人出国也得体面点。总不好没一身更换衣服的。再说,咱让谁小瞧了,也不能让日本人小瞧了不是?”

    就这样,从结婚算起差不多十五年,一直从未在任何人面前和妻子有过亲昵举动的杜牧林,破天荒的在孩子的面前忍不住拥抱了妻子。

    虽然这有些荒唐的举动,让他的儿子好一通起哄,也让他的妻子面红耳赤,挣脱开后一个劲抱怨,可也足以说明他心中的激动和幸福了。

    如果说王芬和杜牧林的经历,仅仅算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的点滴小事,还显得有些平淡无奇的话。

    那么“红叶”也因为洪衍武弄到京城的这些港式服装,找到他的门上来,要求他为共和国的电影事业做点“贡献”。

    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可就显得七扭八绕,有意思多了。

    敢情“红叶”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京城电影制品厂工作。

    当然了,哪儿都得论资排辈,他既然是“小字辈”,就只能先跑剧务和负责道具。

    还别说,分配的剧组倒真不错。

    是计划在1982年开拍的“京影厂”的重头戏,根据苏叔阳作品改编的电影《夕照街》。

    著名的电影演员于绍康和陈氏父子,还有青年明星迟志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出演重要角色。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夕照街》所讲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京城一个待迁的大杂院里。

    这部电影不但需要如实的反应出当代京城市民的生活场景。剧中人物构成,很大一部分还是待业小青年。

    别忘了,由于“红叶”本身就是京城人,又当过流氓头子。

    他无论是对胡同里的生活,还是失足青年的特点都很熟悉。

    那么他加入剧组,来参与规划京城百姓市井生活的场景,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实际上他提出的不少意见的确相当有建设性,布置的场景所费不多又贴近生活,于是很快就获得了导演的赏识。

    为此,导演筹他办事有功,也为了节省经费,便将电影中的一个小角色给了他。

    这么一来,“红叶”还将有幸出演剧中的模范教师夫妇的儿子,一个好不容易与父母重聚的返城知青。

    可惜后来却偏偏有个难题让“红叶”有点应付不来了。

    那就是剧中还需要的港式服装,街面上实在很难买到。

    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子身着牛仔裤,“红叶”跟人家敬烟套磁,这才最终对了路,摸到了西单的服装夜市来。

    这一见着服装夜市上的东西,他可是美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