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试点

    第一百五十二章 试点 (第1/3页)

    水婶因为有洪衍武这个精明姑爷而感到幸运。

    水清却更为自己有这个有本事的丈夫感到自豪。

    因为在她的心里,洪衍武的能耐大了去了。

    那可不仅仅是解决这点家务事儿的聪明劲儿,而是有着连厂领导也及不上的真正大才。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她曾跟洪衍武去过花城,知道他两地批发服装的买卖搞得有多么大。

    也不是因为知道他最近走运,赶上了“抢购潮”,刚把花城刚运来一大批低价牛仔裤顺利脱了手,又着着实实的狠赚了一笔。

    关键还是因为连杨厂长都束手无策的大难题,洪衍武却拥有从实处去解决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谁都不敢承担的担子,谁都躲闪不及的责任,在洪衍武眼中却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

    他为了她,毫不犹豫地知难而上,帮她撑起了一片天。

    这让水清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嫁了一个真正的男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能人所不能的英雄。

    说这么热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敢情这事儿啊,是用工、招工制度改革的后续。

    其实自打水清替工人们解决了“子女顶替”的问题之后,麻烦可没到此为止。

    反倒事与愿违,更加扩大化了。

    因为新进厂的工人哪儿能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比啊?

    而且他们都是赶政策末班车集中进厂的,人数众多,加在一起有上百号人呢,也实在是不好全部妥善安排。

    实际上,哪个车间都不爱用他们,只能先安排他们坐冷板凳,干一些无关痛痒的杂活儿。

    可是别忘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

    这个个血气方刚、心高气傲的年纪,怀揣着热情而来,却遇着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场面,还能不心冷啊?

    最关键的是,如果都一视同仁的遭受冷遇也就罢了。

    可哪儿都免不了有关系户,再加上有些心眼活泛的老工人为了子女也送礼托门路。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这一下冷热两极,差距可就显现出来了。

    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没经过事儿刚踏入社会的雏儿们,哪儿能理解这种现象啊?

    反倒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于是好些人就开始自暴自弃,一门心思享受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了。

    天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干活纯属瞎糊弄。

    喝酒、打牌、偷东西倒是慢慢就学会了。

    这样很快工厂里就出现了新一代的害群之马。

    而这些人因为自甘堕落的恶性循环,也就越发的人见人嫌,谁都不待见了。

    只是这责任谁来承担啊?这事儿又该归谁来管啊?

    就冲郭书记那揍性,想也知道,这老小子又得把这口锅硬往水清身上甩。

    而且说来也巧了。

    自打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有关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的通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随后新闻联播也对此做了相关报道之后。

    裁缝出身的步鑫生,其本人不但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

    同样因为他的事迹,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也成为了全国企业重点参照的改革方向。

    像京城的轻工业局,就是改革派的先锋。

    他们经过讨论研究,决定率先响应上级号召,从自己做起。

    领先一步,做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的尝试。

    这样局属下各个重点企业,就要划拨一批,作为京城首批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

    那么作为大型食品厂,“北极熊”和“义利”自然也要划拨出来一个。

    结果考虑到当年正值巧克力价格飞涨,货源短缺的特殊时期,“义利”的生产效益遭遇到了较大难题,正在对代可可脂进行研究。

    于是为了保证“义利”的生产稳定,“北极熊”便自然而然成了这个领头羊。

    那不用说,这郭书记上蹿下跳忙和好一番,也没能逆大势而为,保住自己的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