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业

    第一百九十三章 开业 (第2/3页)

算不划算?

    而且最重要的是,商店和餐厅的房子朝西,到了夏天肯定夕晒得厉害啊。

    有这个棚架还能搭上苇席防晒、防雨。

    这是仿照过去棚匠给有钱人家搭凉棚的做法。

    用苇席搭在棚架子上透风性极佳。

    而且不但好拆好卸,穿上绳儿还能自由升降,简直方便极了。

    到了寒天呢,因为屋里供暖靠土暖气,再拿棉帘子搭暖棚,屋里还保暖呢。

    甚至什么棚都不搭,就利用棚架种点葫芦、丝瓜、葡萄什么的,也是一种对环境的美化。

    总之,为了最大限度压榨出房子的使用率和多功能,能考虑到的,洪衍武几乎都考虑到了。

    这还不算完,房子的外观和里面装修的颜色搭配也是洪衍武定的。

    他采用了大面积的奶白色加上纯木原色,和铸铁材料的黑漆搭配。

    既简洁明了,又利于土洋结合。

    一样是模仿房屋预售中心,整出了一股子极具现代感的北欧范儿来。

    这就让屋里屋外看上去既有食品行业的洁净感,又很洋气,甚至还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子冰淇淋的奶味儿似的。

    所以商店和餐厅的外结构,甚至还没完全完工,商店的招牌还没挂上,就已经在这一片儿驰名远扬了。

    尽管附近的老百姓并不能了解到这些房子的具体的用途。

    可不知是谁,颇有创意地给这儿起了个时髦,且让人记忆深刻的地名儿,叫“小洋房儿”。

    说完了建筑上的规划,再说说经营方针。

    这方面,洪衍武更加独有创意。

    因为首先从商店名字里的“日夜”二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京南第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商店。

    不用多说,洪衍武的灵感主要来自于“711”这样的现代便利店。

    今天的人们都了解,便利店和普通商店相比,优势就在于同样的房租成本,却把营业时间延长了一倍。

    在经营特色上呢,因为销售的都是急人所急的快消品,价格上也要比普通超市要贵一些。

    不过要严格说来,这种经营模式和这个年代的实际需求一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为这个年代,老百姓买东西图便宜,而房租也并不贵。

    尤其晚上没什么夜生活,要不是夏天,大家都习惯家待着。

    北方的冬天冷啊,就因为这个原因,到今天京城的便利店也远没有沪海和花城发达。

    真从这些方面考虑,确实有点不适合。

    可没关系,洪衍武想的挺通透,优势劣势,有时候转换就在一念之间。

    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表面亏也许是赚呢?就看你想全面了,想到位没有。

    比如说,这商店的客源就挺有保证的。

    没有竞争对手是其一,附近居民晚上一旦产生购物需求,就只能来这儿。

    关键是宣传得到位,能不能让老百姓都知道这儿。

    其二是他后面背靠“北极熊”的厂子。

    要知道平日每天晚上,差不多都有两百号人在九十点钟下班,一百多人要干到天亮。

    像这些厂里“轮班倒”的工人不就是最稳定的客源吗?

    香烟、火柴、面包、电池什么的,属于经常性需要。

    偶尔谁破个皮儿受个伤,也得买点棉签、纱布的。

    对一些打算偷奸耍滑的老油条,甚至还能卖出酒水、罐头和扑克牌去呢。

    再比如说,要从成本角度来说,尽管商店用的是自建房,看似没必要省几个房钱。

    可要是利用晚上盘库、补货,那就赚大了。

    想想看,白班儿的人累一天了,谁乐意下班后再盘库啊?

    给加班费都没人乐意。

    如果硬性规定,职工不但会闹情绪,也肯定糊弄事。

    可真要是货品出入监管不严,那就全完了。

    作为任何一个商店,这都绝对伤筋动骨的事儿。

    买卖再好,也禁不住自己人连偷带拿,随手糟践的啊。

    所以说,二十四小时营业再划算不过了。

    夜班盘库没什么人打扰,也顺带手把夜里的钱给赚到了,还省了雇临时工守夜的费用呢。

    白班的人一来,货也全补齐了,正好开卖,这又有多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