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意见

    第一百九十四章 意见 (第2/3页)

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反正大伙儿都冲东西便宜来的。咱们厂积压的红烧鸭罐头,因为打折,已经卖了五箱了。还有咱们好多东西都比副食店里的便宜。来,你看,这促销宣传单上商品价钱都写着呢。给你一张……”

    “至于楼上呀,本来楼梯是封着的,没想开放。可九点的时候人实在太多了,民警同志一时也赶不过来。要不想点办法,怕出事儿啊。我们怕烫着人,连免费开水桶都给撤了。不过还别说,带着孩子来的和年轻人,还挺乐意上去待着的。汽水、零食的,就势顺便卖了不少……”

    “像咱们服务公司自己做的‘花生蘸’和‘椒盐杂抓儿’特抢手。你来之前,刚刚卖光。两大袋子加一块儿得有二百来斤呢,就因为小武来了一手‘先尝后买’。顾客一尝,都说好吃,你要我要他也要,这不,没了。现在制作组正急茬做新的呢……”

    而就在这时候,就见罐头柜台的段刚手持一张“大团结”挥舞着,大老远的招呼上魏大姐了。

    “领导,领导,您帮帮忙……”

    魏大姐便不得不立刻结束了跟杨厂长的谈话。

    “那什么,不聊了,你自己转转吧。没办法,我今天也领任务了,得帮他们换零钱……”

    说着就给杨厂长撂下了。

    那人家忙正事,杨厂长也没法有意见哪。

    他只能是自己个儿出门上楼,找个座儿坐下。

    然后在微微的春风中,在乱糟糟的环境里,聚精会神研究起这促销单来。

    还甭说,就上面这价钱他都想买,可他又忧心忡忡起来了。

    价格定得这么便宜?卖散货还先尝后买?

    不会赔本赚吆喝吧?这……这能挣钱吗?

    对了对了,这店里好像没看见有意见本儿啊?

    还有这楼上,临马路这边还好说,可人都往厂区张望可不行啊?

    这太不像话了,不成耍猴的了吗?

    和有心鸡蛋里挑骨头,心存疑虑的杨厂长不一样。

    洪禄承带着十二岁的小洪钧,在下午两点钟时候也过来看了看。

    哪怕当时店里的人少了一半,他仍旧给予了极为肯定的评价。

    老爷子认为这买卖开局可以,不管怎么样,到底人气儿是聚起来了,这就是好兆头。

    不过他也一眼看穿了洪衍武拿部分产品打低价的噱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销售诀窍。

    对洪衍武当着他的面自卖自夸的炫耀小聪明却颇为不耻。

    这次当着儿媳妇的面儿,老爷子直接就教训上了儿子。

    说经营确实贵在“守正出奇”,但“正”永远是排在“奇”前面的。

    如果太过在意“术”,就走了偏门。

    所以在这方面下功夫可以,但千万别太过分了,别把别人当傻子。

    你算计再精,真要让人家吃亏吃得疼了,一个恍然大悟,记在心里。

    也就成了“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了”。

    因为一个不满的顾客,会把自己的糟糕体验跟别人说的,那别人也就往心里去了。

    反之亦然。

    而接下来,老爷子倒是好好把水清夸了一通,认为她为顾客着想的经营思路非常正确。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

    老京城也有商谚,“有人缘才有财源”。

    这些话里,凝聚着多少代人的经验和感受,那就是必不可少的人情味儿。

    其实经营上不怕犯错和有瑕疵,只要待人以诚,顾客就能给予商家最大程度的包容和理解。

    何况货比货又能差多少?

    真是想有独家货色,绝对高出别人一截去,不是做不到,难。

    反过来说,却再没有比感情投资更简单,更容易,更划算的了。

    说白了,以利诱人见效短、风险大,以情动人才是买卖长存之本。

    从这方面看,洪衍武和水清的级别差距正常,他要是领导也得这么定。

    好嘛,私下里的这番话,尽管没被外人听见,可也把洪衍武教训得跟被踩着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