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火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火了 (第2/3页)

很快就又带着朋友来了,但这次哪怕她故意没找洪衍武。

    可因为朱震凡得了嘱咐,她的钱依然没能花出去。

    这就让她更不好意思了。

    所以后来呢,她只要想起来,或对了机会,就会替音乐茶座做义务宣传。

    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不少当时演艺界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都因为圈里的口口相传,知道了“冰河世纪”,然后相继慕名而来。

    反过来也因此,这里越来越受客人们的追捧。

    不光个体户们,好些前卫青年和知识分子,也都把来这儿消费当成一种很时尚,很有面儿的事儿。

    于是洪衍武的音乐茶座是既得了人场,又有钱场。

    在当时娱乐业匮乏的京城,不足半个月就一炮而红,简直称得上与“马克西姆”相媲美的大放异彩啊。

    从此江湖地位落定,“冰河世纪”在京城娱乐史上毫无争议的留下了一个“京城娱乐第一家”的传奇名声。

    对日后仍旧喜欢混迹娱乐场所的人,只要来过这儿,或是了解这儿,简直成了一种资历的证明了。

    那不用说,这样的情形下,捞钱的效率也是能吓死人的。

    以半个月的成绩来看,尽管有厂里头头脑脑蹭吃蹭喝,又有官场上的应酬,还有洪衍武哄明星们搭进去的人情。

    可托老天的福,这么长日子没下一场雨,是大旱的好天儿啊。

    而且朱震凡和段刚又很科学地调整了一下座位,增加了四桌。

    这样,平均下来,每日营业额几乎能碰触到五千块的边缘。

    全部加在一起,半月总的营业额是七万块。

    可反过来消耗掉的成本也就一万。

    这么一看,赶上抢银行了,堪称印钞机啊。谁能不心惊肉跳啊?

    所以服务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小好,不是中好,而是大好!

    事实上从下到上,几乎所有人都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洪衍武用音乐茶座的钱,给所有服务公司职工,每人雨露均沾,加发了一笔三十块的“暑期补贴”之后。

    全员立刻情绪亢奋,干劲十足啊。

    无论是音乐茶座还是“商店组”、“零售组”、“制作组”都跟安了发动机似的,干活愈加虎虎生风。

    抱怨劲儿也没了,部门和部门之间配合得更默契了,对工作规定和守则也执行得更认真了。

    这就是经济鼓励,立竿见影的效果。

    乐队?乐队也一样,洪衍武给“海防”的人和吴休波都长了十块钱。

    好家伙,他们几个也快美死了,跟吃了蜜蜂屎似的,各自按照洪衍武的要求排练新节目。

    要知道,一个月下来,每人差不多能挣五六百呢。

    这可是“海防”这些乐手们大半年的工资。

    对吴休波就更了不得了,他一小学员,每月不过二十六块五的补助。

    演上一天就顶他一个月啊,深感幸福是难免的。

    不过他也是穷人乍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