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红葫芦

    第二百四十八章 红葫芦 (第2/3页)

    老爷子每日往返,绝不至于累着,等同于家门口。

    除此之外呢,还有一条也很重要,就是房租还特别便宜。

    如果是按照当时国家规定的商用租房价儿算,最差的地段每平米是三块零八。

    那按一间房十五平米,这七间房来算,就应该三百块啊。

    可洪禄承租下这所有的房,拢共才不过一百块一个月,而且一签租赁合同就是十年啊。

    要问为什么这么合适。

    这一得说因为当时的私营经济还没发展起来。

    由于个体户还多数处于租赁摊位的发展阶段,外地商人还没开始进京,门脸儿房还远没到供不应求的时候。

    而且这地段又不是热闹的商业区,住的还都是穷老百姓。

    园林局就是想把这房出租,也很难找着主儿。

    二来呢,前面说了,老爷子开这个买卖是便民性质的,那得到了街道的大力支持啊。

    由街道和居委会出面协商,再冲着为人民服务这个理由,“园林局”怎么也得卖几分面子。

    至于其三,这“万寿西宫”还是个免费的公园。

    “园林局”认为这就是个白白往里贴钱的窟窿,从来也没重视过。

    平日里,就几乎没人来维护。

    园林工人只在夏季怕树木旱死,这么有一搭无一搭的浇浇水而已。

    但这么一来,那些房子算是白瞎了。

    往往房子漏雨了都没人知道,玻璃也经常被淘气孩子给砸了。

    直到等到有人来了一看,屋里东西都泡坏了,才能跟上级请示,找人来修房。

    可偏偏修也是白修,因为下次一来,多半还得坏。

    反正这么说吧,“园林局”每年不光要白贴水费,房屋维护不善的损失更是大头。

    所以对他们而言,只要能收点房租,就已经是巴不得的好事了。

    至少房子肯定不会坏得这么频繁了,这一年的水费也有地儿出了,对不对?

    又有谁能长后眼,想到今后什么样儿啊。

    还别说十年合同了,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也愿意签啊。

    结果呢,自然就让洪禄承占了大便宜了。

    照洪衍武看,他爸爸等同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因为哪怕是买卖真干黄了,回头等经济一热起来,把房一转租给别人,也能把本儿捞回来。

    但即便如此,光离家近、房租低这两条,也仍旧不能概括这房全部的好处。

    洪衍武人一到这儿,仔细这么一打量。

    他才真的感觉到老爷子的眼光独到,挑房挑得太准了。

    因为无论还是地界、环境,还是房子本身的设施,就没有不合适的。

    不信就看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