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气儿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气儿 (第2/3页)

工人就有了意见。

    于是,当天营业一结束,庞师傅就跟洪衍武商量要加人了。

    说他给安排的外差太多了,挣钱是真挣钱,大伙儿都高兴,可也真是吃不消了。

    洪衍武一琢磨也是,每天个体户们包伙,东华门夜市,再加上服务公司主食柜台和餐厅。饶是大食堂有六七十人,那连轴转没个休息也够呛啊。

    便答应尽快给大食堂招三十个合同工。

    庞师傅这才放心。

    虽然新来的得慢慢教,暂时顶不上大用。

    可打杂的活儿都有人干了,其他人就能腾出手来了,也等于释放了劳动力。

    但话说回来,相对的,大家伙也真是没白辛苦,这餐厅也是好评如潮啊。

    因为这个年头实在是太缺饭馆儿了。

    长期以来的体制禁锢了餐饮业的发展,返城知青又让京城人口迅速爆炸。

    这样的供需矛盾下,京城百姓想外头“搓”一顿,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真是偶尔能有这么一次机会,体验也不好。

    因为老百姓下馆子往往得忍受白眼、呵斥,还得靠自己抢座,排队。

    弄不好,没吃饭先气饱了,哪儿还有胃口啊?

    所以说洪衍武开的这个餐厅真是正当其时。

    在我们的公职人员和先富起来了一批人,还以吃吃喝喝为最大享受的年代。

    在经济飞速发展,粮食大丰收,农民像潮水一样涌入城市的大背景下。

    不但过去的各种限制开始破冰、消失,餐饮需求也与日增多,一日更胜一日。

    怎么可能买卖不好呢?

    就别说他们还有四大杀器了。

    “张大勺”教出来的手艺;“大食堂”带来的实惠;亲切和气的服务态度;干净没味儿的厕所、洗手台。

    这哪一样儿都为人称道,赞誉连连啊。

    在这个餐厅,进包间的主儿,夸的是环境优雅,服务周到,这儿的小炒味道超绝。

    散客们呢,欣喜的是,为了座位彻底不用头疼了,因为有专人给发号排位。

    喝多了也不要紧,厕所能随时解决走肾的问题。

    最关键的,“特价菜”好吃实惠不说。

    还能买半份,而且不用等,这对老百姓可就太友好了。

    什么都不用说,光看看有多少住家附近,手拿着钢拢锅,来这儿买狮子头和烧茄子的老头老太太。

    光听着“劳驾劳驾,让让,我把桌子收了!给您擦干净您再坐。”

    “借过借过!错个身儿!哎,您留神别碰着……”

    就足以解释这里人声鼎沸、买卖兴隆的盛况了。

    至于“洪记大酒缸”。在买卖的火爆程度上确实要差一点。

    开业当天,上座率有八成吧,这还包括了受邀来捧场的熟人呢。

    而且服务上的瑕疵也实在不少。

    因为伙计们初学乍练实在有点生楞。

    有的时候上东西送错桌儿了。

    有的时候因为语言的隔阂,还不大听得懂酒客的话,反应迟钝。

    甚至后厨也不太顶得上劲。

    一忙起来吧,火烧、炮羊肉和烂肉面有点供应不及。

    火候也差点意思。

    不是面煮生了,羊肉有点糊了,就是火烧没热透……

    可这反过来,也恰恰是洪禄承的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