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幸福窝

    第三百一十章 幸福窝 (第2/3页)

题是洪衍武这次前来,打着就是连城市带乡村一勺烩,逮着什么吃什么的主意。

    而且他还把“菜刀”、“三蹦子”以及在动物园对面“把位”的一半个体户都抽调过来了。

    甚至直接带来了二百万的现金。

    如此来势汹汹,要大举收敛古玩字画的架势。

    也就是用“铲地皮”一词来形容,才够气势,才够贴切。

    至于为什么他要选太原,道理也很简单。

    收什么东西当然得去什么东西多的地方啊。

    像古玩多的地儿,不是在皇陵、古墓群的附近,那就是洛阳、西安这样的古都。

    要知道,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京城的旧货贩子主要就吃河北和河南。

    这是一条线往下的路,一跑就串俩省。

    等返回头再往京津两地贩卖,方便极了。

    那这俩地儿的东西,自然早被人染指了。

    也因为京城的行市好,干这个的人逐渐增多,东西的价钱上去不少。

    洪衍武了解这个情况,觉得这两个省的人肯定变精了,他自然不愿意奔这样的地方去。

    后来一瞅见《童话大王》。“太原”这俩字,算彻底让他豁然开朗。

    因为这不但是古都,还是晋商汇聚之地,地理位置离京城也较佳。

    特别是那位“马老师”还说过,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经常去那儿“捡漏”。

    如今才八十年代中期,应该还是没人注意到的一片初女地啊。

    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去!先下手为强啊!必须得去!

    要是能把“马老师”给挤兑到只能南下去收货的份儿上,那才叫人生成就呢!

    就这么着,洪衍武心怀恶趣味,手握重金的就来了。

    而事实上,他也确实选对地儿了。

    晋商真了不得啊!

    他们执掌华夏财富牛耳几百年,近似于垄断了银号和钱庄,连慈禧老娘们都得找他们借钱。

    而且太原的附近就是晋商的大本营。

    本地有句谚语,“金太谷,银祁县,米粮吃不完的榆次县,做小买卖的平遥县。”

    虽然这句话多少带了点刻意贬低的意味,不免让榆次和平遥两个地方的人不舒服。

    可反过来想想,要有哪个地界儿能出现在这句话里,其实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从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