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不适应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不适应 (第2/3页)

儿子,还有个考上了重点中学的洪钧算是争气的。

    确实,洪钧在学业上是挺让他的爸妈骄傲的。

    小升初的考试,他居然考了满分。

    毫无意外的考进了玄武区范围里最好的中学——“时达附中”。

    而假如他高中还能照样留在这里继续念书的话。

    那么到时候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跨入大学校门了。

    只是洪衍争丝毫也不知道,其实这样的机会洪钧本人一点也不稀罕。

    甚至他本人正在后悔呢。

    后悔自己实在不该为了贪图赚取三叔开出的一千块奖金。

    考进了这个几乎每个家长都挖空心思想把孩子送进来的市重点。

    因为首先最让洪钧别扭的是孤单。

    这里是精英的聚集地,半步桥小学三个班的毕业生,连他在内只有两个人考上这儿的。

    那个人还是个他不认识的女生。

    而学习成绩一直与他不相上下的丁玲,却因一分之差,去了排名稍差一点的“十五中”。

    所以他在这儿连一个认识的朋友也没有,十分怀念小学里的那些同学们。

    其次呢,是这儿的课程非常紧张。

    名校嘛,哪儿能和普通学校的学习标准一个样。

    早上七点十分上早自习,晚上加课到五点半才正式放学,回家还有一大堆作业。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做不完的习题和卷子。

    而且人人都是尖子生,无论洪钧怎么努力,成绩再也不可能名列前茅了。

    要是不松懈呢,他兴许能争取到班里前五名。

    只要稍一松劲儿就得落到十几名去。

    所以到了新环境里,他就感觉活着特别累,比他弟弟洪镒也强不了哪儿去。

    总觉得老师就像资本家的监工一样,恨不得用鞭子抽人了。

    要是一直这样下去,他恐怕连做人的时间都没了。

    最后还有一条他最适应不了的,就是这里几乎已成成人社会的缩影。

    要知道,作为历史悠久的名校,“时达附中”设施、环境、师资力量,毫无疑问在整个京城都拔尖儿。

    所以因此,哪怕隔着区的,分数不够的,家长们也是各显神通、不择手段也要往这弄。

    这一是导致了生源分外复杂。

    学生按照家长社会地位物以类聚,兽以群分,自成泾渭分明的圈子。

    二是导致这里的人自觉不自觉的变得现实和势力眼了。

    无论师生几乎都习惯了以分数货家庭背景来决定对人的态度。

    进而更导致了老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和拍老师马屁“汉奸类”人物大行其道。

    因此,这所中学的风气让洪钧总觉得自己上了贼船。

    老师都是大灰狼,成绩不错的同学都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他与这里的格格不入,就好象是一个鸭蛋装在鹅蛋筐里。

    所以他能不郁闷吗?

    真想着干脆砸了砂锅,索性转到三叔的“气死八中”(七十八中)念书去得了。

    可惜啊,不但他爹不答应,就是洪衍武对此也不支持。

    洪衍武笑话洪钧这样的想法是得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