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日夜大食堂

    第三十章 日夜大食堂 (第2/3页)

  这话自然招大姐不爱听了,“片儿汤话”跟着就甩了出来。

    “不好吃你还来?犯贱呀!不乐意还趁早滚蛋,我们大师傅还不伺候呢!”

    这时“八叉”另一个手下高喊,“大姐,您这话就不对了吧?墙上写的是什么?‘为人民服务’!我们可是人民!”

    这话让大姐更气不打一处来,上手就打了他一个脑瓢儿。

    “人民?你们他妈也算人民?你们连做人民的儿子都不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干什么营生的!就该挨个给你们爪子都剁巴了!”

    “大姐,太狠了你!怎么着,也得念点儿街坊感情吧,我们又没偷你东西!”

    那个挨巴掌打小子捂着脑袋直嚷。

    服务员大姐又是一个白眼。

    “切,你还挑我的眼哪!告诉你,要不是念着你们把我丢了的自行车找回来了,我早向公安局举报你们了!”

    话赶话的说到这儿,可似乎有点不对味了,“八叉”插嘴就想打个圆场。

    “大姐,你的为人咱心里都清楚,那没得说。不过我得说,其实我们来这儿,主要图的是一个风水好。别看咱是白丁儿,可也知道这个地界是当初的‘镇阳楼’。那可是‘八大楼’的头把交椅,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都在这儿吃过饭。我大爷当年就是在这儿坐镇,才无惊无险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咱不能丢了老传统不是……”

    但没想到大姐也压根不给“八叉”面子,指着他的鼻子照样跟训三孙子似的。

    “狗屁!你小子留神吧,别跟你大爷一样,最后也落个枪毙的下场!”

    得,还怎么都不落好了!

    “八叉”一见这样,也不肯吃亏,马上就在嘴上找回了便宜。

    “不瞒姐姐你,我还真不怕!你不知道我偶像是‘康八爷’吗?上了剐台,眼皮子都不让剌,自己眼睁睁看着一刀一刀怎么挨剐!英雄啊!大不了,临死前我跟姐姐你亲热一回,也就死而无憾啦……”

    这话一说,桌上“轰”的一声,如高压锅开盖,他那几个兄弟当场就都拍着桌子起上哄了。各个放肆地“嘎嘎”大笑,犹如一群发情的鸭子

    而恰恰就在服务员大姐气得面红耳赤、横眉立目之际,只听楼梯一阵响动,从楼下又上来五六个人,正好看见了眼前这副场面。

    “狗东西们,又调戏良家妇女呢!就欠给你们贴上‘花匠’的签儿,都送局子里搂着尿桶过夜去。”

    这几个人里,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岁初头,矮墩子样儿的汉子,他“路见不平一声吼”,当场就拿“八叉”一伙儿人开涮。

    可别说,“八叉”他们挨了这人的挤兑,不但没发火,反倒不少人都开始叫上了大哥。

    特别是“八叉”,更是一咧嘴,一惊一乍地叫起来。

    “我说是谁呢?哟,‘小地主’呀。你丫还活着呢,有日子没见了,从哪个地沟里爬出来?嗨,‘刺儿梅’呢,怎么没带出来呀?不会改嫁了吧?”

    就这几句话,那个服务员大姐已经看出他们是认识的,所以也懒得招呼了,只愤愤骂了句“没他妈一个好东西!”就一扭屁股回椅子上打盹去了。

    不用说,这个人就是天桥的“把子”“小地主”了。

    若问整个京城里哪儿是最乱的地界,除了北城有“穷德胜门,恶果子市,不开眼的绦胡同”之说,南边恐怕就要首推天桥了。

    因为这里在解放前曾是恶霸地痞横行最广泛的地区,也是民间艺人和江湖骗子混饭吃的主要场所,有人甚至认为天桥就是旧社会一切罪恶生活的缩影。

    解放后,虽然天桥也得到了改造,卖艺活动逐渐已被取缔,但落户在此的居民,却大多都是过去那些在天桥讨生活人们的后代,这一片照样是让政府管理起来最头疼的地区。

    所以能常年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