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制盐秘方

    第十九章 制盐秘方 (第1/3页)

拿定了主意,虞周也就不再私藏,他的制盐方法说来也简单,就是一个煮字,煮盐的历史说来已久,早在神农黄帝时期,就有黄帝之臣宿沙氏开海煮盐,所以很多海盐的产地都把他奉为煮盐之神。

    虞周的制法更是经过了改良,首先,古人们只知道煮就能得到精盐,却不知道为什么,按后世的理论来说,氯化钠在冷水跟热水中的溶解度是差不多的,而其他的可溶杂质比如氯化镁氯化钾,这些东西在冷热水之间的溶解度变化很大。

    利用了这一点,虞周充分的掌控了冷热之间的变化,把食盐的精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海水一晒成卤,再加水二煮成盐,要比过滤之后的两次晒盐精纯许多,最主要的就是剔除了可溶杂质。

    可能有人问了,那为什么后世大多都是晒盐而不是煮盐呢,那是因为煮盐需要燃料,成本大大增加了,而且后世对付可溶杂质的办法有许多,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就能分离。

    除此之外,虞周还在煮出的粗盐里再加一道工序,那就是反用卤水点豆腐,既然卤水可以把豆浆变成豆腐,那么在卤水中加入很少的豆浆,就能把煮盐所不能析出的氯化钙氯化镁一类的杂质进一步的分离。

    这也就是为什么卫弘闻到虞周所制的精盐有一丝香气,这道工序成本上是增加了,不过卫弘并不在乎,他的客户全都是不缺钱的六国贵族,好盐当然要卖好价钱了。

    而且有了这种精盐,他也能进一步讨好马县令,封建社会的好处再一次凸显,再是昏庸的君主,可以要求臣下无所不忠,可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却很少有人觊觎秘方。

    一旦来要,爷爷传给爹,慨然赴死,再来那就爹传给儿子,再慨然赴死,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气节,就像春秋时期的崔杼弑君一样,连杀两个史官,《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依然忠实的记录了下来。

    得到这样的秘方,卫弘大喜过望,先前白白献出两成利的不快立马烟消云散,这可是能传家的宝贝啊!有了这东西,就是千世万世,他卫家的子孙也能过得很好了!

    卫弘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