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定制

    第四十七章 定制 (第2/3页)

    左徒、左尹俱是楚国高位地位尊崇,曾有春申君以左徒之位直升令尹,也“曾”有项伯担任西楚左尹之职,从这一点来看,项籍倒是一碗水端的蛮平,对萧何张良二人也算重视。

    可惜张良没领情:“少将军厚爱张某不胜感激,只是此举大大不妥,还有待商榷。”

    “有何不妥?”

    “正如先前所言,凡事都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凭居高位固然欣喜,可是也容易损人志气,少将军试想,无所欲求的属下哪里还有奋起一搏的勇气?所以此举对于大事并无裨益!”

    “当真这么严重?”

    虞周接过话头:“《军谶》有云:军无赏,士不往,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用兵之道跟御人之道多有相通,所以啊,一开始就要留出些许余地,不然以后怎么封赏?

    至于现在赏的轻了服不服众的问题,羽哥可以从自身做起,如果你仅位居将军,何人敢要司马之位?

    这样一来,随着咱们的地盘越来越大,你的位置提升了,大伙水涨船高自然顺理成章。”

    项籍消化片刻,叹了一句:“未曾想还有这么多门道,是我想的简单了。”

    张良捻须:“最主要的,张某初来乍到功绩浅薄,实在无颜担任左徒之职,少将军,无功不受禄啊!”

    “子房高义项某佩服,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由你与萧何商议定夺吧。”

    ……

    ……

    萧何文律精通,处理这点事情自然不在话下,有功劳的有苦劳的有本事的有手艺的……他都个个挂念于心记录在册,可是随着虞周一掺和,事情马上变味儿了。

    “虞君子……对了,现在该叫你虞都尉,老夫已经按你所说记下吕马童的功过了,你还想怎样?”

    “我这次来不是说他,萧主吏,不知您给自己定的哪个职位?”

    萧何问道:“管的还真多,怎么,你对老夫之职有些看法?”

    虞周严肃的点头:“我有一个建议。”

    一直忙碌不休十分劳累,萧何正好借机放松一下心神,遂调笑道:“那你说说看,要是职位太低老夫可不干!”

    “萧主吏可以暂任长史。”

    萧何皱眉:“依楚制并无长史一职啊!”

    “对,那就依秦制而为好了!”

    “这……少将军能同意吗?”

    “我说起过,羽哥有点不情愿,在他看来大楚的一切都是好的,没办法,我找到了项叔父,叔父已经同意担任会稽郡守了,有他牵头,楚制秦制的问题不在话下。”

    “你不是楚人吗?这是为何?”

    “《凤次之典》都已遗失了,还去哪里复原完整的楚制?依我看来,楚制秦制其实差别不大,大楚也有郡县,只不过不像秦国那样破除宗法分封而已。

    萧主吏,你是精通律制之人,孰优孰劣岂能不知?

    楚制曾有吴起变法改动,只可惜未竟全功,既然现在有更完备的秦制,为何不以此而行呢?”

    萧何皱眉:“百姓畏秦苛政如虎,投奔我军皆为大楚之名而来,你这么干,会不会绝了天下贤人来投之路啊!”

    “先生谬矣,你都说了百姓畏惧的是苛政,所以啊,不管大秦还是大楚,只要施以仁义自然四方来投,信不信公子扶苏造反照样能够拉起人马?”

    萧何没理他最后那句混话,思索片刻又道:“此事需得从长计议,至少要等萧某见到项梁公确认了再说。”

    “没问题,过几天外父也会到来,到时候好好商讨一下。”

    “好!不过老夫还有个疑问,既然你知道少将军执着于楚制,为何不保留楚人官名?有名无实也是个安慰啊!”

    “当然是为了顺耳……啊呸,当然是为了融入中原啊,自从先武王说出那句'我蛮夷也'称王改制,大楚便与中原处处迥异,这么干确实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可是与中原各地留有隔阂,所以啊,何不趁机稍加修改,反正人还是楚人,没什么区别嘛。”

    “老夫明白了,你这是叫了十年秦人官名早就顺嘴了,唉,难怪少将军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