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假如理想没有照进现实

    第 25 章假如理想没有照进现实 (第1/3页)

    市面上的成功学与励志书里,有两个普遍论点我都特别认同,第一要一门心思认定“我能”,这叫做心理暗示;第二是定了计划然后一点点按时间进度实现,这叫做时间管理。即使这样做到最好,也只是在无限接近理想而已。能实现的那叫愿望,理想就是用来照耀人生的,好比共产主义,很远,但是它存在。

    理想这个东西,通常在人生早期就会埋下种子。比如我的理想雏形始自七岁,是在我爸的引导下建立的。

    我自从小学一年级,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那威严的爸勒令:放学后必须准时回家,回家后必须伏案学习至上床睡觉,雷打不动。晚饭后,楼下小朋友玩耍的欢笑声总会飘进小屋,扰攘得我抓心挠肝。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我爸提问:爸,那谁家小谁小测验总得4分,还有谁谁,老得2分,为什么他们放了学都可以出去玩?我回回得5分,为什么我不可以出去玩呢?

    我那威严的爸一定暗暗惊讶于我竟然敢于质疑他的规则。他不动声色的沉吟了一会儿,做出了对我的整个人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早期教育,他接下来这样说道:“好,我告诉你,为什么他们学得很差也可以玩,你学习好也不可以。那是因为,他们长大以后都是平凡人,你是要成气候的!”

    我当时虽然还不大明白怎么样才叫成气候,但单就我爸那凛冽的神色和掷地有声的预言,已经把我深深震慑了!自那一刻,我就在幼小的心里定位和认同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许多年以后,我明白了我爸的教育方法叫做心理暗示。从我这个案例看来,心理暗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简直大得超乎想象。

    在我爸的教导下,我自然而然的就认同了如下逻辑:如果我力争上游、出类拔萃,那是应该的;如果我懒散懈怠,碌碌无为,就辜负了我成为气候的天然使命。我的荣辱观从7岁起就已经泾渭分明,所有事物都能够被一分为二的看待——那就是有助于成气候的,以及于有悖于成气候的。一个7、8岁的小孩儿,竟然动不动就学会审视当下,人生一有进展就沾沾自喜,一遇阻塞就愧疚悔恨,唯恐出现偏差,不能成长为命中注定的人才。花无百日红,学习再好,总有掉链子的时候,一掉链子我的情绪就灰暗沮丧,就暗暗不服。回忆起来,我在整个少年时代,都是一个好战、喜盛的小姑娘,玩耍时候亦内心不得放松,时刻充满紧迫感。

    这份紧迫感真是跟随我太久了,具体来说就是总觉得会的东西不够多,不努力小跑就跟不上大部队,这是往差里说。往好里说就是总想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熠熠闪光。求学时期就表现为考试好争个前几名,大合唱的时候老想当指挥,谁说哪个女同学漂亮我就暗中观察揣摩比对。

    现在分析事物动辄提及童年阴影,在此也有必要提及我的中学阴影。因为一直到高中之前,我都对假以时日,我终将成长为气候这件事深信不疑。

    我的中学叫北京八中,是一所著名的市重点中学。我家当时住在二环枢纽西直门,八中在复兴门,方圆一里内还有实验中学、三十五中,这些也都是西城区有头有脸的重点中学,是八中升学率的竞争对手。我每天会沿着西二环的辅路由北向南,骑15分钟自行车上学。

    在高三那年的一个早上,我和平时一样捏闸刹车,单脚点地,停在复兴门立交桥北面的武定胡同十字路口等待绿灯。我前后左右布满了上学的男生女生,多如过江之鲫,他们和我一样风尘仆仆,面无表情。

    人群之中,不知道那时我的心念怎样一转动,整个人瞬间被一种巨大的惶恐吞没。直让我后背发凉,心惊胆颤。

    我突然发现,从7岁起就孜孜不倦读书到今天,10年寒窗都过去了,我却还依然湮没在无数前途未卜的学生当中,在立交桥下等待红绿灯,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