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清元的巨大变革前夕 这章爆发5000字

    第40章 清元的巨大变革前夕 这章爆发5000字 (第1/3页)

太一听完,沉默许久后开口答道:道友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此等做法有史以来都会受到大多数宗门所排斥,修炼法门乃一派之根基,即使再基础,如果对宗门没有足够的价值,恐怕没有宗门愿意这种事情吧。况且这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将这些资源提前投资给虚无缥缈未来子弟,这恐怕很难让人接受吧。

    秦天宇仿佛已经知道他会这么回答一般:太一道友所说不错,如果是大多数的宗派的确会是如此,但是大多数能代表全部吗?

    秦天宇如此一问太一顿时语塞,他接着说道:对于大多数门派而言,这种举动的确是一种投资难见回报的举动,但这其中恐怕并不包含不缺乏物资的门派吧。况且你又如何肯定,这样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也许只是你或大多数的人没有正确的投资呢?如果能进行有计划,有方向,并且经过周密计算后,能得出有期许的投资,想必如此便还是有人愿意尝试的吧。还有如果太一道友不嫌弃,今后可以称我为金玄,此乃我之道号。

    太一:好的,如此说来,金玄道友已经有所打算,亦有所把握了?还望金玄道友为我解惑。

    秦天宇:那我且问你,你说说凡人国度为何要开科举?科举之后,受利的是谁?商贾为何要招员工?员工招进来受利的又是谁?那再请问,为何宗派要开山收徒,收到了门徒,受利者又是谁?

    太一立刻答道:凡人国度,开科举,选人才,利的首先是国,而后民盛。商贾招员,利的自然是商。宗门成立,开山收徒,收进佳徒,自然有利于宗门传承。不过,这些与金玄道友所说之事并不能混为一谈吧。首先金玄道友所说的是让众派拿出一些基本的功法,然后进行共享融合然后公布于天下吧。如果是这样,恐怕性质就不一样了,你这就等于是众多国家拿出资源进行科举然后在重新从里面选拔人才。又像是大家一起出钱招人,招到了人在大家一起来选。如果把他换成各个门派,那岂不成了,大家一起来抢门徒了?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呀。

    秦天宇:哦?太一道友是这样的想的?果然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如果照你这么做的确无利可图,浪费时间。这也是我提出此事的原因,如果此事换一种方式去做,我觉得却能有利可图。

    太一:哦?此事如此明显,却还有别的方法吗?那道友不妨给我说说,我就看看道友如何能糊弄得了我,太一一副满不相信的神情。

    秦天宇:说实话,如果在此之前,我也不可能会这样去想。但是就在日前,我见到一个人,却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故而才连想到此处。不然,我恐怕也会像太一道友一般,在这末日降临之时坐以待毙,毫无办法了,哈哈哈哈~他想起了,日前上山的万花和他那一家唯利是图,无利不起早的人。

    秦天宇说完,便大笑起来。而太一居然被这小辈嘲笑坐以待毙,却也被气得不轻。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真的末日降临,以他现在的实力,恐怕就算是挣扎却也和坐以待毙没有什么区别把,他只好保持沉默。

    秦天宇继续说着:你刚才所说的确没错,但是那是从一个修道者的角度去看待如何盈利问题,你觉得,一个修道者能有盈利吗?如若想盈利,不妨把他换成一个商贾的角度来看问题吧,你觉得商贾招人就能盈利?那如果这样,招个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那岂不是可以一夜暴富?

    所以商贾招人其实只是结果,他并不是盈利的过程,也就是商贾要有更多的盈利就必须招更多的人,发展成更大的规模。但是这只是结论,而至于商贾为什么要多招人,他们要如何多招人,要怎样多招人才能盈利。这其中才是关键之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就好像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一样,但是为什么要开科举,要开什么方向的科举,要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要设立什么样的制度才能有利于人才选拔,这些才是科举的关键,才是科举有利可图的关键,要不然为何科举?宗派收徒自然一样,想必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方式开山收徒,请问,就如贵派这样的大派,一年能收几个合格的徒弟,而又多少年才能出一个筑基以上的佳徒?

    秦天宇这样问,太一自然可以告诉他,因为收多少徒,这些都是公开的,至于能有多少筑基,这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公开反而能显出一派的实力与底蕴。

    太一答道:收徒自然不可能每年都收,通常每10年开山收徒一次,每次要经过层层筛选后,入门最多也不过百人。这还是我派乃天下第一大派,底蕴雄厚,资源无尽。如若普通一点的门派,就算10年能开山一次,估计也就十数人,甚至是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