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霸榜

    第三百三十一章:霸榜 (第2/3页)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诗的作者刘禹锡此刻还未出生,可是此这样的感受,读史上见识过千古兴亡事的李涛,不会不懂。

    或许还有人依旧固执己见,可李涛却知道此时必须悬崖勒马,做出选择。

    ……

    相比于李涛的冷静,身后的秀才,就未必冷静了。

    有人痛骂考官,有人骂大学堂,也有人大骂:“当初那吴有静,说什么满腹才学,跟着他读书,便有高中的机会。可是……跟他读书的人,有几人中举。此老贼……信口雌黄,误了不知多少子弟。”

    “吴先生误我啊。”

    “都说他满腹经纶,都说他掌握了中试的诀窍,可若只我一人不中,固是我愚钝。可为何,这么多人都不中。说来说去,是他吴有静耽误了我等的学业。”

    误人子弟。

    这可不是小事。

    哪怕是学而书铺的那些秀才,中个十个八个,大家也不敢说什么。

    可现在呢……有几人中了?

    再看看那大学堂。

    此时,大家付出了无数心血,跟着你学习,现如今……前程黯淡无光,当初对你吴有静多敬仰的人,现在心里就有多少愤恨,于是头人振臂一呼:“走,去学而书铺,把话说清楚。”

    “同去。”

    ………………

    太极殿。

    此时,歌姬已至,在一番舞蹈之后,已喝的半醉的众臣们红光满面,变得有些放肆了,彼此之间品头论足,或有人低笑。

    却在此时……那吴有静已有许多的醉意,他方才一番话,陛下再不理他,吴有静心里比谁都明白,自己并不得天子的垂青。

    这……他早有预想,可是他不在乎。

    自己是什么人,自己可是驰名天下的名士,纵得不到天子垂青,那又如何,自己得到无数人的推崇,被时人所仰慕,这……是多少人可以羡慕的来的?

    既然天子对自己漠视。

    他心里反而大怒。

    他可一丁点也不怕李世民的。

    自己在盛名之下,你李世民能如何呢?帝王大多沽名钓誉之徒,还不是最后,要叫自己一声先生。

    他一口将酒水饮尽,而后大笑,随即便起身,竟开始脱了孝衣。

    有人开始注意到这里的异样,这脱了孝衣的吴有静,此刻就像是剥了壳的鸡蛋一般,坦着大肚腩,腰间扎着一根布带,醉醺醺,摇晃晃的走到了殿中。

    有人低声呵斥:“吴先生,这是要做什么?”

    吴有静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张着迷糊的眼睛:“今日难得陛下召我来此,为表对陛下的敬意,自是为陛下作舞。”

    说着,又大笑,旁若无人一般,顶着自己的大肚腩,身躯开始摇晃,白花花的双臂扭动,TUN部也开始摇动起来,一边作舞,一边大笑,而后又眼睛通红,失声大哭。

    众人见了,竟都愣住。

    整个大殿,方才还喧哗一片,转眼之间,又安静的可怕。

    有人面带怒色,也有人一脸崇敬的看着吴有静,似乎……已有人心知肚明了。

    这位吴先生,很有魏晋之风,相传只之大贤,从东汉时起,就弥漫着这等的风气,他们放浪形骸,蔑视帝王,只在乎抒发自己的情感。

    只是……这一切的背后……掩藏着的,却是对于帝王和朝廷的不满,表面上,吴有静这样的人剥光了舞蹈,且还在这天子堂,可实际上,却是通过羞辱和作践自己,来表达自己对于与世俗的愤恨。

    面对天子,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些人,在魏晋时,为人所敬重。

    李世民见此,不禁拍案。

    原本他决定不理会这吴有静。

    可现在……此人太放肆了。

    陈正泰坐在那,不禁看待了,沃日,这个时代,竟有了脱衣服的舞蹈了啊。唐人开放,竟至如此。

    李世民大喝:“卿这是何故?”

    “作舞,取悦陛下。”吴有静身体旋转。

    李世民冷笑。

    吴有静道:“草民颇有几分才学,可是这些才学,并非是陛下所看重的,既然陛下不需这些才学,那么身为读书人,为愉悦陛下,自当以身作乐,好使陛下青睐。”

    一个有才华的人,得不到器重。

    而君王身边,都是那些谄媚的小人。

    既然如此,那么有才学的人,自然无法展现他的才华,借着自己的才学,而获得帝王的尊重。那么,不妨在此作乐,取悦天子。

    这话里,讽刺的意味很足。

    李世民冷然:“拉出去。”

    “陛下不想看草民舞蹈吗?”吴有静停止了扭动,随即肃然起来:“既然如此,那么草民想要见教,陈正泰这样的奸佞之臣,是如何取悦陛下的?”

    “你也配和他相比?”

    “如何不能相比。”吴有静坦然正视着李世民:“臣读书三十年有余,深得郑玄的经义,为人所称道,人们都说草民乃是道德高士。草民的才学,也为天下人所器重。草民有弟子数百,无一不是今时俊杰。陛下却只知陈正泰,何以不知世上有吴有静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