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回 乱世之秋

    第一百五十二回 乱世之秋 (第2/3页)

内部协调性失败,而造成的混乱局面。

    如果按照乱世黑暗的层次进行划分,那么第二种乱世最为黑暗,因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斗争,不可能和你讲什么仁义道德,在这里只有大规模的酷刑奸污,大规模性的屠城虐待,大规模地杀老幼病残等等等,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乃是所有民族的共同战争口号,“绝其种”则是“消灭有生力量”的最好手段。

    如果按照宁鸿远前一世的祖籍中国,将中国历史进行浅层次的划分,那么“春秋”“三国”“秦末”“战国”等等,是第一种乱世,而诸如“明末”“五胡乱华”,“清末民国”,则是第二种乱世。

    至于第三种乱世,则是二十一世纪之后所有小国家乱世的集中体现,当然,这种乱世不会出现在大国,因为二十一世纪之后,大国经不起任何乱世。

    如果你熟读历史,你就知道前两种乱世,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区别,便是第一种乱世,纵然也十分黑暗,纵然也是人心丧乱,但是他明面上至少要讲“仁”,要讲“义”(虽然背地里也是勾心斗角),或者口号上讲“仁”,假装讲一下“义”。

    这样一来,想要抢地盘,想要成为主宰,那么出师就必须有名,如此一来,杀俘会遭到批判,奸污女人同样也会失去人心,屠城那更是会遭到坚决批判,这三点任何一点做错,都将会影响统一大业。

    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下,老百姓至少不会过的太过于没有人格尊严,而且有时候还会受到礼遇对待,例如刘邦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

    第二种乱世,就完全不一样了,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集体号召下,怎么可能会和你讲求“出师有名”,为了女人,为了爵位,为了利益,为了地盘,“出师有名”四个字在这里,那就是一个笑话。

    这种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