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连门都没有

    第131章 连门都没有 (第2/3页)

木然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崔建松开手,说道:“许久未曾见到小贾,心中甚是想念。”

    贾平安一进来就看到了催胸,下意识的把手握在一起。

    “平安!哈哈哈哈!”崔建迎上去,可却没法握手。

    “坐。”崔义玄恨不能一巴掌拍死自己的侄子。

    丢人现眼的东西!

    贾平安选择了距离崔建最远的距离坐下,说道:“崔公,天气渐冷,听闻那些捐助都给了万年县?”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丢人啊!

    崔义玄干咳一声,“那些人在背后使劲,下作!”

    这事儿是很下作的,但总得要解决。

    “陛下得知了此事,令百骑来劝说一番那些人家。”

    “劝说?”崔义玄摇头,“老夫亲自去了十余家,都不肯,可见是不想得罪那些人。”

    刷好感的时机到了。

    贾平安正色道:“先前百骑里说了此事,某主动请缨,不为旁的,只是了崔公德高望重。崔氏乃是良善之家,若是人人袖手,那正义何以彰显?”

    “小贾……”崔义玄感动了。

    这事儿他试过几次,都碰壁而归,可见那些人家都在这件事上站队小圈子。在这等时候,主动请缨的贾平安就显得难能可贵,对崔氏的情义坚不可摧。

    “只是此事却难。”崔建分析道:“某今日也去过了,暗示了一番……某在吏部,以后选官须得看某的脸色,可那些人依旧不肯答应。”

    “是啊!难!”贾平安抹了一下脸,“可再难也得去做,某却是看不过眼,想伸个手。”

    崔义玄郑重点头。不管成败,他都觉得这个少年堪称是崔氏之友。

    崔建感动了,“平安。”

    催胸出手,贾师傅避无可避,于是双手被揉搓了一番,这才得以逃脱。

    站在门外,贾平安对崔建说道:“此事某本可出钱,不过却是看不起崔氏,如此,崔兄可信任小弟?”

    崔建点头,“平安你只管说。”

    “要钱和人手。”

    “多少?”崔建不含糊,觉得小老弟的脑子就是好使。

    “把长安城中制作牌匾的匠人全数包下!”

    “为何?”

    “保密。”

    崔建伸手,快若闪电,贾师傅想一刀剁了他。

    贾平安就带着一个牌匾去寻太史令李淳风。

    “贾文书?来来来,老夫这里正好有了难题。”

    李淳风拉住贾平安,二人钻研了一番算术题,贾平安给出了方向,李半仙不禁击节叫好。

    他目光炽热的看着贾平安,“小贾,人间多烦扰,可愿随老夫修道?老夫认识几个俏丽的,回头给你介绍,做个道侣,如何?”

    此刻的道人没那么多规矩,大唐公主和才女做道姑的不少,生活也没什么清规戒律,该干啥干啥。

    贾师傅可耻的心动了一瞬,然后正色道:“某不是那等人,对了,太史令,某来此有事相求。”

    李淳风笑道:“你只管说,老夫再没有不答应的。”

    上次他请贾平安去国子监平息了纷争,更是给出了算盘口诀,堪称是大人情。别看他是道人,此刻的道人除去修道之外,实则和凡人没啥区别。

    一诺千金同样如此。

    “天气渐冷,长安城中多了些饥民,太史令德高望重……”

    李淳风面色一僵。

    那些人传话不许捐钱给长安县,老李也是知道的。他不喜欢沾惹是非,所以……

    “此事……”

    贾平安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就诚恳的道:“太史令视名利如粪土,难道还在意那些人的威胁?”

    这个倒是,李淳风不在意升官与否,在意的是能否有研究的机会。

    “只是……”他一拍案几,“罢了,老夫捐五十贯!”

    这钱不多,却是一个好开头。

    “太史令高义,长安县却不能忘怀,这不……长安县的父老乡亲托某带来了牌匾。”

    “某亲自去太史令家中给挂上。”

    “行行行。”李淳风的脑海里马上就成了科学的海洋,一人在里面遨游。

    他觉得就是送个牌匾的事儿,真心不算事。

    ……

    长安街头多了一长串队伍。

    五香楼的乐师们此刻坐在敞篷马车上,有些忐忑不安的看着前面的贾师傅。

    “鼓声起……”

    咚咚咚!

    鼓声一起,朱雀街两侧的路人都纷纷看过来。

    “乐声……起!”

    笛子一吹,让人不禁神清气爽。

    “琵琶赶紧!”贾平安觉得自己就是个乐队指挥,很是忙碌。

    琵琶声音如珠走盘,更是引得不少人来围观。

    王琦得了消息,不禁冷笑道:“他贾平安这是在哗众取宠!”

    陈二娘看了他一眼,目光迷醉。

    巡行的队伍缓缓前进,贾平安见人越来越多,就喊道:“把牌匾弄出来!”

    包东和雷洪二人把牌匾举了起来。

    众人一看,有识字的喊道:“是慈善人家。”

    这是何意?

    众人不解。

    包东大声说道:“入冬以来,长安城中多了些饥民,陛下令各处接济,长安县的崔明府去了不少人家求助,这不……太史令李公就率先捐了五十贯,长安县的官民心中感激,可不能让做好事的人默默无名吧,那如何激励众人?”

    “看看!”他指指牌匾。

    “慈善人家,这便是长安县官民对太史令的感激之情。这便送到府上去。”

    众人跟着到了李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