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我的儿

    第331章 我的儿 (第2/3页)

已经变成了一个稳重的女冠,看着三十多岁的模样。

    她走到了皇城前,心跳加速。

    郎君的那些安排若是不妥当呢?

    那我会不会被弄死?

    她的脸都红了,幸而被外面的妆容遮掩。

    但想到郎君对自己的宽容……别人家的奴隶可没贾家的待遇好,而且主家的态度更是天壤之别。

    为了这么好的郎君!

    鸿雁给自己打气。

    守门的军士见来了个女冠,就喝道:“止步!”

    “有何事?”另一人问道。

    鸿雁稽首,去掏袖口。

    戒备!

    几个军士手握刀柄,盯住了这个女冠。

    鸿雁摸出了一枚被细绳穿着的铜钱,“早上我在道祖神像之前发现了此物,地上有字:此子若是孝顺,火燎不断。”

    她把铜钱放在地上,转身就走。

    洒脱!

    鸿雁从另一边绕了回去,她担心被人跟踪,不断的回头。

    按照贾平安的安排,她进了平康坊。

    郎君何在?

    贾平安说会来接应他。

    可人呢?

    走到一个巷口时,一只手猛地伸出来。

    鸿雁刚想尖叫,却忍住了,被拽了进去。

    贾师傅就在里面,他把一个包袱递给鸿雁,“那边巷口被王老二堵住了,这边某来堵,你赶紧换了衣裳,里面有湿毛巾,把脸上的擦干净,黄冠也暂时弄下来,把头发擦一擦,全是白色的,啧啧!”

    鸿雁欲言又止,心想郎君,奴是女人啊!这么换衣裳合适吗?

    “巷子口不能堵的太久,赶紧换。”

    鸿雁想再进去些,可却担心有人从那边进来。

    最后她就在贾平安的身后更换衣裳。

    她没发现,自己最信任的就是贾师傅。

    贾平安听着身后窸窸窣窣的声音,没好气的道:“不知道进去些?”

    鸿雁面红耳赤的脱了外裳,“里面怕有人。”

    贾平安想笑,但最后却是无语望天。

    他在想着那个东西送进宫去的效果。

    那条线是用盐卤水浸泡过的,用火一燎就能燃烧,但只是烧外面的那一层物质,里面的线丝毫不伤。

    此子……

    阿姐这一胎一定要是儿子啊!

    至于为何写了个孝字。

    李治才二十多岁,按照历史的走势,他差不多还能再活三十年。

    三十年啊!

    那个孩子一旦成年,李治觉得自己依旧还能再活数十年,在他的眼中,成年的皇子们都是威胁。

    所以这等时候就要突出一个孝字。

    孝顺碾压一切。

    王皇后等人说陈王李忠敏而好学,聪慧的不像话,而且英武过人……

    好话不要钱,但不能用在皇子的身上。

    李治一听这个儿子英武过人,智商高达二百五,而阿姐的儿子老实,只有一个优点,孝顺,他会觉得谁好?

    不管是作为帝王还是从一个老父亲的角度,当然是孝顺的儿子好。

    而那个智商二百五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威胁。

    呵呵!

    贾平安觉得自己太坏了。

    ……

    “陛下,皇城外有女冠送来了一枚铜钱,说是早上在道祖神像前发现了此物,地上还有字……”

    “什么字?”

    李治觉得这玩意儿神神叨叨,有些厌倦。

    但老李家当年为了抬高身价,就说自家的祖先乃是道教祖师爷老子。

    所以他必须要保持敬重的姿态。

    “此子若是孝顺,火燎不断。”

    咦!

    李治觉得有趣。

    “陛下,奴婢查验过了,并无异常。”

    沈丘飘然消失。

    李治笑了笑,“去武媚那里。”

    武媚已经卧床了,产婆和医官严阵以待。

    一片临战的气氛中,李治来了。

    “先前有女冠送来了这个,说是此子若是孝顺,火燎不断。”

    李治提溜着这枚铜钱,觉得很是荒谬。

    什么样的线燎不断?

    “朕觉着这条线点不燃。”

    这等把戏对于李治而言颇为无趣。

    他看向武媚的目光中带着审视。

    这是谁弄的?

    “陛下,臣妾不知。”

    “武家还没进京,倒是朕的疏忽。”李治漫不经心的说着。

    这是猜忌上了。

    武媚有些头痛,她对贾平安了解的比李治还深,一看这枚铜钱就知道是阿弟的手笔。关键是,她知晓贾家最近多了个女冠。

    全世界都抛弃了她,唯有那个少年在为了她和肚子里的孩子筹谋奔走。

    她仰躺着,眼角有泪水滑落。

    这个女人在装哭!

    萧淑妃犯错也会哭,哭的楚楚可怜,以求得他的原谅。

    可武媚却是无声的落泪。

    李治有些不耐烦了。

    “弄了火来。”

    他不喜欢和哭哭啼啼的女人争论什么,那么用事实来说话。

    王忠良看了武媚一眼,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倒霉催的,撞到了皇帝的霉头。

    今日长孙无忌又上疏了,再次建议皇帝早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奏疏里给出了人选的建议:皇后的假子陈王李忠。

    那奏疏里把陈王李忠一顿夸,什么有陛下英姿,什么敏而好学,谦逊有礼。

    王忠良记得皇帝看完后,嘴角紧抿,眼神深邃。

    这是不高兴了。

    他叫人点燃了蜡烛,然后提着铜钱上的线,把蜡烛凑上去。

    武媚偏头看着,嘴角却微微翘起。

    就算是被皇帝说成是居心叵测又如何?

    皇帝此刻要对付长孙无忌一伙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宫中的两个女人和他同床异梦,更是让他身心俱疲。

    他需要帮手。

    只要自己能展露价值,皇帝就不舍下手。

    想到这里,她深吸一口气。

    李治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