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精神致幻剂

    第三十九章 精神致幻剂 (第2/3页)

交给技术科了。怎么了?”

    “我突然想到,杨文静遇害的那天夜里会不会也接触过精神致幻剂?”

    贾伟的话顿时让大家一起想到了尸检报告中的那句话——死者是在意识清醒且身心愉悦的情况下与他人发生的性行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最终还是傅原先开口道:“根据目前的证据,杨玉堂基本可以确定是三起纹身案的嫌疑人。如果再确定了案发当晚把杨文静尸体带出京华小区,并中途换车前去三角花园抛尸的人就是杨玉堂,那么贾伟的猜测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这里面还是有许多矛盾。”郇建国用右手食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慢条斯理地分析道:“尽管还不能百分百肯定,当晚出现在案发现场的,除受害人杨文静本人外,总共有两个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带杨文静尸体离开小区的,和给杨文静带快餐的绝不是同一个人。

    如此说来,两者之中究竟谁才是与杨文静发生性关系的人,谁是杀死她的人,亦或者与之发生性关系与杀死她的是一个人。不管怎么说,如果杨文静被害现场果真出现过精神致幻剂,那么必定是与杨文静发生性关系的那人带去的。

    而根据目前已掌握的证据推断,带杨文静尸体离开小区的极有可能是杨玉堂。那就是说,精神致幻剂的真正来源并非是杨玉堂那里,因为不论怎么分析,杨玉堂与杨文静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杨玉堂虽然死了,可是那个给杨文静带快餐的人肯定还在。所以,案件侦破发展到这一步,寻找到那个人自然而然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办公室内再次沉默一会,齐志斌突然试探着对傅原说道:“傅队,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假设?”

    见齐志斌说话有些犹豫,傅原鼓励他道:“没事,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就是。”

    “读书的时候,特别是学《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时,面对课本上的一些案例,我们时常用反证法来寻求答案。

    具体到杨文静这个案子,如果使用反证法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先把那个故意把存有杨玉堂犯罪证据的笔记本藏到其别墅衣橱中,与给杨文静带快餐的人当成一个人。如此的话,大家觉得这个人最有可能是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