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陈炎龙处理间谍的决心

    第十九章 陈炎龙处理间谍的决心 (第2/3页)

军,究竟潜伏了多少苏军间谍!在堡垒行动作战前,我一定要将这些间谍全部找出来,进行囚禁!我们那些反间谍的机构,究竟吃什么干饭去了!”

    良久,曼施坦因突然仿佛一头暴跳如雷的愤怒雄狮似的,咆哮起来道。

    “是!元帅!”

    作训处长舒策则一点也不紧张,和害怕地答应道。

    这时,柏林帝国总理府。

    陈炎龙正在看着军备部部长艾伯特·斯皮尔,给他的关于新型坦克老虎,和黑豹坦克的生产情况。

    由于新型坦克目前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以及原材料的短缺;现在蒂森亨舍尔公司工厂,每月只能够生产20多台老虎坦克,而黑豹坦克每月只能够生产10多台。

    看着如此差劲的生产速度,陈炎龙的眉头顿时深皱起来,满面愁容。

    原因很简单,如此低下的生产率;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工业能力强大的美苏两国相提并论。

    “怎么办好呢?每月的生产数量才只有这么一丁点坦克,我怎么和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他们斗?”

    看完生产报告后,陈炎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被什么东西;给抽掉了空气似的,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

    “算了,坦克的生产情况,就让斯佩尔和古德里安他们给我去想办法吧!现在对我来说就是要把所有潜伏在东线,以及所有集团军里面的敌军间谍,给全部抓捕出来!特别是那个叫‘维特’的苏军间谍,更加是要想办法找出来!要不德军的一举一动,和所有的战略,战术部署都会被他给出卖到苏军那边的!”

    放下手中的报告后,陈炎龙突然眼前凶光一闪而过地,喃喃自语道。

    因为陈炎龙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后世的网上历史资料里面,都有很多记录说道:“二战时期,莫斯科安置在德军后方的大批间谍——不光是在德国本土,还包括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早在战争爆发前便以勤奋、巧妙和惊人的大胆不停地忙碌着。这些间谍网携带着能与莫斯科,与红军总参谋部直接联络的电台,他们无处不在:巴黎、马赛、波尔多、布鲁塞尔、海牙、柏林、伯尔尼、日内瓦、洛桑、哥本哈根、奥斯陆、哈默菲斯特、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索非亚、雅典、伊斯坦布尔和开罗。

    而“多拉”是位于瑞士的苏联间谍网头头的化名,他的真名是亚历山大·拉多,是一名匈牙利裔苏联间谍。他的间谍组织中包括一些狂热的共产主义者和接受过出色训练的专业间谍。这其中就有鲁道夫·勒斯勒尔,他是名德国难民,代号为“露西”。勒斯勒尔是苏联对德军事间谍中一名真正的王牌,完全能与间谍明星佐尔格博士相提并论,1941年冬季前,后者一直从驻东京的德国大使馆内为斯大林提供重要的情报。

    他的主要情报提供者便是“维特”。这个以歌德笔下悲剧性人物为化名的人是苏军安插在德国高层中的苏联军事间谍。

    “维特”也是绝密情报的提供者,这些情报来自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元首大本营,只有最接近者才能获悉。

    如果莫斯科想知道某些特别重要的东西,德国领导层的某些绝密,他们便会在电报中要求“维特”。“维特”必须做这个,“维特”必须做那个,总是“维特”。

    因此很快德国的军工生产,东线德军的实力和配备,新式武器以及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意图、行动计划和准备工作这些详尽的情报,都被苏军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后世的网络上经常有人说一场战役,除了司令官的精心策划外,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某些不确定因素:例如一名高级将领的洞察力、采取非常规决策的意愿、和在关键时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