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1943年德军的财富情况

    第七十五章 1943年德军的财富情况 (第2/3页)

好;并且准备到时在占领区分田分地,来收卖这些占领区的人民的民意;让他们跟着德国来对抗英美苏等国,以及分化苏军的势力。

    不多久,整个房间就只剩下陈炎龙一人了。

    接着他就在房间踱来踱去了,因为他正在为等待着财政部长施维林·冯·克罗西克,和德国的各种各样地财政报告,和财富收入的报务表拿过来给他了解清楚现在德国的财政情况。

    因为要搞好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和其它的经济民生建设都要用钱的,而他的手机兑换系统却没有兑换钱财这一项功能。

    而且他知道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千方百计拉拢德国人的民心,可是把个税起征点定在6000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补助儿童,提升工人养老金;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征收房东房产税,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许诺给人民发放便宜汽车,推强制车险;抬高关税壁垒,补贴本国农业;发行国债,狂铺高速公路创造就业;对资本家,高收入者增税;没收犹太人和占领国的财产,分给士兵,和人民……

    希特勒给德国人民的这些社会福利,可是要比俾斯麦那会儿更加良好,总的表现从后世的德国学者格茨·阿利在《希特勒的民族帝国:劫掠、种族战争和纳粹主义》一书中,就可以看到的了。

    不过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搞点社会福利,那不算什么大事情,甚至还是好事情;只不过在战争时期打了仗还继续搞,而且还是变本加厉地搞,才是最不利好的事情啊!

    特别是现在不管是在东线,还是在西线都在吃着败仗的。

    虽然后世的德国学者格茨·阿利对希特勒的战争收入来源,总结了两条:第一,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战争收入是从外国或外种族抢来的;第二,德国低收入者和普通收入者承担了战争支出的10%,收入较高的德国人承担了20%;剩下的统统由外国人,强制劳工和犹太人分摊。

    但是希特勒这样的抢来新土地,新财源,然后又“再分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