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第十章 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第1/3页)

    

    “太子殿下驾临!”内监高声喊道,大殿中的老皇帝赵佶、宰相蔡京、副相王黼、枢密副使童贯等人怔怔地站在那里。

    赵桓身着华服,头戴冠冕,腰悬佩剑,缓步而入。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迟疑。

    赵佶分明看到太子的脸上还带着泪痕,不禁温言说道:“桓儿,此事难为你了。”旋即将头上的冕旒摘下,亲自将它戴在了赵桓的头顶。

    老皇帝赵佶面向殿上的群臣,用尽了最后一丝天子的威严,厉声说道:“从今日起,桓儿就是新皇帝,卿等宜辅佐之。”

    殿上文武百官一齐跪下,向赵桓拜倒,说道:“臣等谨遵陛下懿旨。”

    赵桓披上冕旒后,首先向父亲行了礼,郑重地说道:“太上皇既然已将皇位传给朕,朝中大事以及人事任用一概由朕来做主,还望太上皇不要过多掣肘朕的国事。”

    赵佶重重点了点头,表示答应儿子的要求。赵桓旋即向李纲使了个眼色,李纲登时会意,手持诏书站在群臣之前。

    他朗声宣读道:“新君有旨,太上皇既已逊位,自今日起闲居紫宸殿,由新君奉养已尽天年;蔡京大人等前朝宰辅受皇命致仕,随太上皇闲居南宫。”

    蔡京习惯了自己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的岁月,哪里受过这种折辱,于是须发皆张。冠冕掉到了地上。大声骂道:“李纲贼子,本相当年未将你千刀万剐,所以有今日之祸。”

    旋即蔡京又用凄凉的目光望着与自己堪为知己的太上皇赵佶,赵佶却默然不应。

    于是众人只得一一退下,闲居南宫。

    赵佶分明从那份语气冷峻的诏书中读出了太子的冷漠,以及对自己的恨意,念及父子之间芥蒂已深,赵佶黯然退场,从此再也不过问任何朝堂之事。

    赵桓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将佩剑交给李纲,说道:“如今大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守城大任一以委卿,还望李爱卿不要辜负朕的厚望。”

    李纲三跪九叩,郑重地接过尚方宝剑,坚决地说道:“陛下宽心,臣定当血悍汴京城,重整王业,使日月幽而复明。”

    新君赵桓在即位后的几个月内,尽心筹划着朝政及求贤之事,由于父皇统治甚是昏聩,朝中已经是狼虎与奸佞横行,如今肃清他们的党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于是赵桓在几名大臣的建议之下,决定召见新科状元、新任的吏部侍郎萧明安,希望他能够重新打理吏部的事务。

    萧明安听闻皇命,欣然应召,他是一位方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政和初年一举及第,受到时任宰相的小苏学士苏辙的极力举荐,成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