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浮生流年,谁问粥可温

    第206章 浮生流年,谁问粥可温 (第2/3页)

嚣声,一袭素色华服的完颜宗寒伫立在朱门前,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晨妹,小王带你去见道君皇帝。”

    赵瑾晨用麻木的身体向完颜宗寒行了一个万福,垂泪怯怯说道:“多谢宗寒成全。”

    星夜疾驰,赵瑾晨随完颜宗寒回到了上京,不久后,抵达了五国城。

    偏殿之中,赵佶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依旧穿着带着几分华贵的衣衫,然而与昔年东京梦华精致的生活无法比拟。

    往日经年,真如一场幽梦影,如今只剩稀疏的白发在残风中凌乱。

    其实,赵瑾晨知晓,父皇今年不过五十四岁。

    盛衰荣辱斑驳了亡国之君的容颜。洗尽了汴京残梦的铅华。

    他在金人赐给他的羊皮纸之上,用随身的湖笔写下痛悔的心境。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见到自己最宠爱的帝姬萱和前来,赵佶轻轻一笑,追怀起自己身为君王的一生。

    “萱和,那一年父皇还是大宋的端王,皇兄不过是而立之年。我们几位亲王未曾想到他竟然会中道崩殂。是太后将朕扶上了这个九五之尊的皇位,几位宗室之中,申王身患眼疾,而简王不过是卑微的庶出之子,身份哪里能够能与朕相比,朕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身为才子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那时,宰相章惇竟然敢说朕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当时的朕,心心念念的是如何除掉这个胆大妄为的臣子,从此令他万劫不复。无奈的是,祖宗之法,不得诛杀士大夫及言官。朕心中恨啊!将章惇贬谪到天涯海角之后,身侧没有了权臣的掣肘。朕许下重诺,当成为千古一帝。大宋最伟大的君王,令那些心怀异志,不愿臣服于朕的朝臣千秋传颂朕的功业。”

    知天意,逆天难。那时的大宋,经过了神宗、哲宗两代的朋党之争,早已元气大伤。赵佶想要逆天改命,进贤退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