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九哥赵构

    第212章 九哥赵构 (第1/3页)

    此时的临安城中,一如欧阳靖安所预料的那般,风云迭起,诡谲难测。

    盛夏时分,西泠桥畔,空气中弥漫着些许暑热,大宋的相国府中却是清凉宜人,荷香四溢。

    秦桧如今在朝中堪称炙手可热的权臣,为感怀他的定策之功,皇帝赵构为这位相国大人在美景别致,天下独绝的西泠桥畔,择一处佳丽之地,建起了一座豪奢非常,气派不凡的相府。

    远近皆僧舍,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曾经的西泠桥下,留下了苏小小姑娘清瘦婀娜的倩影;见证了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名。承载着过往许许多多的记忆。

    但如今在桥边的相府中,却酝酿着一场耐人寻味的密谋。

    秦桧身着紫色朝袍,轻摇折扇,一身儒雅的装束,这位相国的面色有些阴郁,只是独自饮了几口清茶,消消暑热罢了。

    坐在他身侧的正是有“天子第一近臣”之称的大理寺卿唐铮,他也身着一身紫袍,腰间佩着一柄无锋长剑。

    唐铮心知肚明,这位当今相国的脸色为何会如此阴沉,想必是郾城大捷的消息传入了他的耳中,深深刺激到了他的内心。

    唐铮轻轻说道:“郾城大战,生死攸关,理应由张俊大帅这般用兵老成之将与金军交手才是,陛下却反倒将此重任交给了刘节度使和岳飞。”

    坐在唐铮身侧的正是赵王妃韩盈小姐,今日她身着一袭淡黄色的华服,做工用料全部采用江宁的云锦,手艺极其考究。她头戴玉簪,足穿绣履,清纯的脸上带着些许冷艳。

    韩盈娇声抱怨道:“张帅身经百战,怎么陛下偏偏将如此重任交给了岳飞,刘錡大人将门虎子倒也罢了,可那岳飞不过是我韩家的佃客家奴,如今居然也忝列王侯之位,真是令人气恼。”

    唐铮倒显得不甚赞同地说道:“英雄不问出处,殿下未免说得有些过头了。”

    正当众人议论间,一个身着红色朝服的文官缓缓走了进来,他满脸堆笑,望着秦桧说道:“下官临安知府万俟卨,为相国大人请安。”

    秦桧点点头,说道:“原来是万俟大人,你我自家人,何必多礼,来,赐坐。”

    身后服侍的几个小丫鬟连忙为万俟卨搬来一把太师椅,并低眉顺眼地为他献上一杯茶,说道:“请大人饮茶。”

    过了不多时,秦桧沉吟道:“如今大金连连失利,而岳飞却连战连捷,威望之隆,已经几近权倾朝野的地步,陛下对此日夜忧虑,担心岳飞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秦桧又缓缓说道:“朝堂之上,众武将刚从战事之中得了些甜头,主战之风一浪高过一浪,武人皆以军功入仕,他们一心求战,丝毫不顾如此吃紧的国用。本相对此深感忧虑。”

    唐铮淡淡地说道:“那些武将以军功封爵,位列王侯,然太祖皇帝说过宰相须用读书人,最终的议和大计,陛下终须依靠我等。正所谓始之以武,终之以文。”

    唐铮又出言提醒秦桧道:“相国大人,远在千里外的岳大将军公忠体国,尚不足为虑。不过眼下有一个在下的骨肉至亲就要回朝了,不知相国有何打算。”

    韩盈出声说道:“唐公子所言,莫不是你的表弟欧阳靖安公子,他一向性子执拗,虽为文臣,但英雄侠义,至今不改。”

    万俟卨应声附和道:“不错,这欧阳靖安在先帝时便是士人中的清流,加之他心计权谋较深邃,算无遗策,王黼,汪伯彦都折在他的手上,加之此人亲近岳飞,赵鼎,韩世忠等人,极其可怕,不可不防啊!”

    面对几人的议论,秦桧只是报以淡然的一笑:“靖安是天下的好才子,他热血不改,诚可畏也,此前,本相不过给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点颜色罢了,不过嘛,这股热血若终能为本相所用,那也是甚好之事。”

    唐铮顺势说道:“此次舍弟既然以节度使衔兼领刑部侍郎,终究要听凭我这个大理寺卿的调遣。在下一定尽力而为,为舍弟传达相国大人的美意。”

    秦桧拱手相谢道:“既然如此,那便有劳唐公子了。近来朝中恐怕会有大变故,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