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台海第一战 (一)

    53 台海第一战 (一) (第2/3页)

非同小可的问题,它并不象普通人家对小孩问的“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之类的问题,它直接涉及政治立场,忠诚,家教,和对吴蜀两国的倾向。这不是对小孩诸葛恪的考试,而是对诸葛谨家族忠诚度的考量。

    诸葛谨不动声色,但额头沁出汗珠。

    北魏特使司马昭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手托下巴点着头看着诸葛恪。

    蜀汉特使王平对这个问题很意外,也注视着诸葛恪。

    殿上鸦雀无声,众大臣都在注视着这位八岁小男孩,静听他怎样回答这个难堪的,但是却是决定他一生的重要问题。

    诸葛恪大声说道:“当然是我父亲较贤!诸葛子瑜较诸葛孔明贤。”

    孙权微笑点头道:“何以见得?”

    这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诸葛亮的智慧,能力,特别是他的品德,几乎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要指出诸葛亮的缺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诸葛谨放松地出了口长气。诸葛恪刚才的回答,已经为以后的回答定下了正确的基调。孙权现在这个问题看似很难,但诸葛恪的回答即使很低下荒谬,充其量不过是小孩无知罢了,是没有杀伤力的。

    诸葛恪从容答道:“我父亲知所事,而我叔父不知。”

    孙权追问道:“你是不是能讲清楚一些?”

    诸葛恪答道:“我父亲诸葛谨知道自己辅佐的是一位圣德贤明的君主,事业日益兴盛。而我叔父诸葛亮却不知道。”

    诸葛恪的回答,堪比最老到的政治家。他撇开评论诸葛亮与诸葛谨,直接拿孙权与刘禅(阿斗)对比,似乎是不经意间拍上孙权的马屁。

    满朝文武对诸葛恪的回答十分惊讶与赞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今后可真要刮目相看了。

    孙权撚须点头,得意的说道:“蜀汉特使王平将军,这位八岁小子所言,你以为如何?”

    王平自然要捍卫自家皇上与丞相的名誉,但他又不能得罪冒犯孙权,同时也要制止对自家皇上与丞相的评论,他便打出亲情这一张牌。

    王平出列道:“东吴皇上,臣以为诸葛恪不曾去过西蜀,所以对其叔父诸葛相国知之甚少。诸葛相国先事先帝,辅佐先帝蜀汉开国。如今诸葛相国辅佐后主,后主虽然年少,其仁孝之德,广为称道。臣这次出使东吴,后主再三交代,务必去亡母孙夫人墓前祭扫。由此可见,后主乃一代明君,假以时日,更有诸葛相国辅佐,定成一番大事业。”

    孙权含笑道:“蜀汉后主乃我外甥,有此孝心,倒是堪嘉。”

    孙权话锋一转,道:“劳贵使寄言诸葛相国,此儿好骑射,诸葛相国必有好马相赠侄儿。”

    东吴不产良马。在古代,骑兵是最犀利的进攻利器,相当于现代的坦克装甲部队。拥有一支精锐的铁骑部队以逐鹿中原,是孙权一生的渴求。在王平打出亲情牌时,孙权顺势提出了一个不小的要求。

    王平道:“臣返蜀后,一定转告诸葛相国。”

    诸葛恪乖巧地拜谢道:“谢叔父赠马。”

    孙权不以为然地道:“贵使尚未回国,马亦未送到,何须急于言谢?”

    诸葛恪从容答道:“陛下恩威四海,如今金口一开,马亦必定送到。西蜀亦为陛下之外厩也。”

    诸葛恪顺手轻轻又拍了一下马屁。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

    孙权十分满意,对诸葛恪道:“诸葛恪,听张阁老道你少年有才,今日一试,果然非比寻常。望诸葛谨今后要特别教导,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之才。张阁老,你可要多费些时间教他哟。”

    张昭得意非凡,特将诸葛恪拉到身边站,还交代道:“驴也拉过来,驴也拉过来。这可是圣上御赐之宝呀。”

    孙权看着驴,忽有所思,便道:“魏国特使司马昭将军。”

    司马昭出列道:“某在。”

    孙权道:“东吴珍宝,想张阁老已同司马将军随喜过。不知司马将军可有选定心仪之物?”

    司马昭大大咧咧地应道:“随便看看,那些东西某都要了。”

    孙权听了,欢喜道:“张阁老。”

    张昭道:“老臣在。”

    孙权问道:“与司马将军所易马匹可有讲定?”

    张昭为难地说道:“马匹数尚在推敲之中。”

    孙权不满地道:“阁老办事,为何如此拖拉?”

    张昭不知如何化解圣怒,道:“这个,这个……”

    司马昭爽快地道:“吴主不必责怪老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