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英国“绅士”

    第214章英国“绅士” (第1/3页)

    1919年元月2日,新年的第2天,中英之间磋商拉开帷幕。地点同样选在京城国际饭店中华厅,这里将再一次见证历史的变迁。上午9时英方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首及随行官员,中方以葛云飞为首等官员依次进入会场,并在长条桌子两侧相对而坐。英国人惯有绅士派头,从他们神态上可以看出固有的优越感,高傲目空一切。

    朱尔典高廋,唇上的胡须和他头上的秃发形成反差,十分醒目。朱尔典今年67岁,是一名中国通。此君出生于爱尔兰,农家子弟,就读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皇家学院,获得文字硕士学位。光绪二年(1876年)来华,先于北京英国领事馆任翻译员,曾于各口岸学习领事业务,并对中国官场谙熟。朱尔典的履历属于一步一个脚印,1888年升为北京公使馆馆员,1891年成为中文书记长。

    由于朱尔典表现优异,1896年出任汉城总领事,1898年升为英国驻华代理公使,1901年成为代理公使,1906年成为英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何谓全权特命公使?说白了于大使的级别相同,只是礼遇级别次于大使。特命全权公使于大使同样享受所在国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也就是说朱尔典的身份等同于英国驻华大使。

    举例可以说明朱尔典的特权,1912年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提交袁世凯的备忘录中提出了4点无理要求:1,不许中国干涉西藏内政,2,不能容许中国在西藏保持无限制军队。3.要求根据以上各点订立协定,作为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4,在订立协议前将对中国人封闭经往西藏的通到。袁世凯急于获得列强支持,原本川阗军可以直抵拉萨,永固西陲,由于袁世凯妥协留下了隐患。

    时下,英国人心里是五味杂陈,短短几年国民政府由懦弱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强者,这种巨大的变化,英国人的确难以接受。这就好比你时常遇到一名乞丐,平时都是俯视伴有怜悯心里。有一天这名乞丐突然有钱了变成富人,而且身份与你平起平坐,想必你的心理难以接受,此时此刻,英国人正是这种心态,即酸溜溜又想保持以往的尊严。

    大厅肃静,外长唐绍仪站起来道:“先生们,本着中英友好的态度,此番中英之间磋商,就是解决两国之间的对等关系和两国之间的利益。国民政府不承认英国与满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贵国单方面强加给我们的霸王条款。我方要求归还上海租界、广州租界、香港租界的行政管理权,贵国不得在租界驻防军队。我国政府承诺并保护贵国及商人在华的利益,包括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我国政府收回盐政税收,英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不得干涉中国内政,有关中印、中缅边界恢复到传统边境线,希望贵国政府尊重中国政府的诉求,尽快建立中英之间平等、互利的新兴大国关系。”朱尔典站起来有些傲慢道:“中英两国签订的条约,是受到国际法保护,中国政府无权单方面撕毁条约,这是肆意践踏国际法。”

    葛云飞站起来道:“朱尔典先生,欧战打的昏天黑地,无数生命陨灭、无数财产损失,请问这是国际法则规定的吗?如果我国在英国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