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刘老爷沐浴两代圣恩

    第十章 刘老爷沐浴两代圣恩 (第2/3页)

教之故。然世兄年不过总角,在家里,世翁高坐在堂,难免拘束了世兄,不利于成长。

    小王虽不才,却也多得蒙海上名士垂青,世兄不妨常到寒弟谈会谈会,或可进益学问且松弛心境。”

    水溶竟是对我发出了邀请,这不是贾宝玉的待遇吗?呵呵,只要你们不搞超友谊的事情,会会又何妨,正好多结交些朋友作为以后的助力。贾清心里想着。

    贾敬回道:“承蒙王爷看中,下官等敢不从命。”

    水溶、贾敬两个说着话,那边刘墉也对贾清说道:“贾小友可否将高作赠与老夫?”

    贾清知道,刘墉倒不见得有多么喜欢这首诗,这只是他表示看重的一种方式罢了。

    今天他写出此诗,扬名京城已是必然。若再传出刘墉求取他的诗作,必定让人觉得他的诗才为刘墉所看重,为传播增加公信力:你看,人家刘老大人都说好,你还有何话说?

    所以,当下贾清毫不犹豫,直接道:“承蒙老大人看的起,这是小子的荣幸。”

    刘墉哈哈大笑,叫刘虎收起原稿。

    贾清想的没错,他确实只是想为今天贾清的扬名加一分力度。要说好的莲花诗、莲花词,这辈子他见过太多,也作了太多,这首好是好,远没到他需要求取的份。

    况且今天也就是些晚辈下了场,而且其中的佼佼者,比如有功名在身的、身上有官职的都没有下场,就像他的孙儿刘虎现在是举人,就没有下场。

    他看中的是贾清的年龄。

    人老了,就喜欢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

    见贾清又老老实实的站到贾敬身后,一点也不浮躁,刘墉心里很满意,就向贾敬问道:“令郎几岁了?”

    “回老大人,七岁多了。”

    贾敬话音一落,满堂侧目,先前不知道具体岁数,只是目测十岁左右,现在一听,才七岁?七岁就能作这样的诗,古来怕也也只有骆冰王等少数神童有这样的经历吧。

    没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贾敬替作的之类的话。首先,这样做,就是将人得罪死了,还是在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里,没人这么蠢,除非是死对头。没看就连秦大老粗都闭嘴了么。

    再说,就算是作弊,日后还怕不会露馅?在这个文风鼎盛的年代,谁敢冒这样的风险!

    秦杰、贾清珠玉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