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要上电视访谈

    第九十五章 要上电视访谈 (第2/3页)

定的是一个小时,接下来想慢慢的缩短到四十五分钟。”

    “审题立意加下笔,如果四十五分钟能做完,那倒是好,不过,你今天的这两篇,审题立意都没出偏差,就是具体展开的时候,还欠些火候,这样,我想想,”

    他沉吟了一下,“时间是要控制,但遣词造句这些不能急,一急就难免落了下乘,只能在其它方面想办法,比如审题和立意,从明天起,每天晚自习,你提前半个小时到我这来,我一天准备三道题,专门训练你审题和立意,好吧!”

    “没为题,谢谢老师!”这样好,以他现在的功力,还做不到下笔就能字字珠玑,行文布局的时间确实不能减。

    三年级教室的这一块很静谧,连老师们在走廊上行走的时候,也刻意放轻了脚步,冯一平轻轻的走进教室,只听到一阵阵“沙沙”声,没几个人抬头,有那一两个拿着笔从书堆里抬头的,看他的时候,眼睛完全没有聚焦,可能就是盯着卷子时间长了,放松一下眼睛而已。

    不管是前面的黑板,还是后面的黑板报,上面都没有倒计时的天数,因为根本用不着,大家都在心里记着呢。

    同桌听到他坐下,只侧头看了一下,就一边做卷子,一边查书,在一处刚才记不起来的地方,重重的划下了着重号。

    冯一平扫了一下教室,没一个同学现在是轻松的。

    不管是名校,还是一般的学校,说到底还是分数重要,只是名校会正规些,不会整天强制学生补课,因为用不着,学生会自觉自动的学习。

    为了父母,也为了自己,努力吧,坚持吧,也就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冯一平给自己打气,如愿考上名牌大学就好了。

    …………

    听了冯一平提的建议后,方市长给老公郑博赡下了任务,让他帮着好好想一想,这个文化节用什么名头好,当然,她也给市政府的秘书班子下达任务,让大家搜集市里从古到今的名人,以及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真做起来,才发现这事难度也挺大的,比如名人,市里的名人是不少,可要找一个形象正面,又有号召力的,还是不容易。

    本市也算是文华荟萃之地,就有清一代,状元也出过三个,可是在历史上都名声不显,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人,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

    市里也诞生过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这压根就没有被大家作为一个选项,拿他们的名头来办这样休闲的文化节,更是不妥当,搞不好就是政治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