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买买买

    第三百六十六章 买买买 (第2/3页)

  项目运作起来以后,依然可以随时向内部创业领导小组寻求支持,以便有偿或者无偿的动用公司资源。

    最后,当然是保障,如果项目失败,他们可以继续回公司任职。

    但金翎对冯一平一力要推行的这个计划,有些微词。

    内部创业这事,对她这样哈佛商学院毕业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她们学过很多的例子。

    知名的就有,蓝色巨人IBM个人电脑研发的成功,就源于当时他们推行的内部创业。

    如若不然,出了名的官僚主义中的IBM,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推出个人电脑。

    同样,苹果的麦金塔项目,其实也是一个内部创业的典范。

    但是在国内,成功的例子,目前并没有,失败的例子反而非常知名。

    国内最早试水内部创业的,是华为,然后,这个先行者果然成了一个反面的典型。

    众所周知,由华为高管创办的港湾电子,目前已经和华为形成了全面竞争,在宽带ip领域,已经对华为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冯一平自然也知道,任正非、李一男,柳传志、孙宏斌,这两对四位的事,后来都是国内商业圈子里的轶闻,版本很多。

    比如,按大家传说的,在今年,也就是04年,为了应对港湾的竞争,华为不得不专门设立了“打港办”。

    具体而言,凡是港湾接下来的单子,华为就一定要去抢过来,哪怕是送设备,哪怕是免费做。

    “没关系,华为这次尝试的败笔,就在于他们和内部分化出的公司,没有股权上的关联,是独立的法人,但是我们从制度设计上就杜绝了这种可能性,”

    “首先,我们控股,其次,如果这些公司非常成功,集团有优先收购权,”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这么多公司,这么多员工,不说人浮于事,至少创新的动力越来越少,长久发展下去,这不是个办法,”

    “所以,我们要一方面鼓励大家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一方面,也要鼓励一部分有想法的人,有机会把自己的点子付诸实践,”

    “你想一想,每成功一家公司,我们的版图就扩张了一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竞争对手又少了一个,我们的短板,又被补上了一块,是不是?”

    “反正你总是有理,”金翎说。

    “你也知道我说的这些在理,对吗?”冯一平今天还是有些小兴奋,“你放心,不会出现公司的一大群老总全部要求创业的场面,”

    “要真是那样,”他笑了起来,“那其实是一件好事,你想想,你就是几十个老板的老总,而不是几十个老总的老总,多有派?”

    “你就没想想,要是这么多人全去创业,这么多公司,谁来负责?就靠我一个?”

    看着冯一平一脸讶然,金翎摇了摇头,拿出一份文件,“这个,你抽空签了,”

    冯一平拿起来一看,《高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