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架子不到

    第三百九十章 架子不到 (第2/3页)

日子都挺好,而这些零售店,都是各家最主要的现金来源——这后一点尤其重要,所以德隆无论是想整体收购,亦或是控股的愿望,都没能实现。

    当然,如果没有推动了包括现在还在热议的企业家原罪在内的“狼”教授,在01年4月发表的那篇炮轰德隆的文章,引发德隆旗下的金新信托发生挤兑风波,能方便的依托金新信托融资的德隆,以他们在股市的本事,搞不好真能入主几家上市的零售公司。

    但是,这事没有如果。

    还算有担当的唐家老二万新,没有让金新信托破产,而是从所属产业中调动资金以理财、存款等名义支持金新信托,其中旗下上市公司共计支持28亿元,非上市公司支持10亿元,德隆从此走向资金链紧张和全面危机的不归之路。

    此后,类似挤兑风波又发生了3起,为打通多种融资渠道,德隆全面挺进金融业,先后收购、控股或者参股了40多家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靠这些金融机构的支持,挤兑风波虽然安然度过。

    但是,这又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德隆系的那么多公司,只要一家资金链断裂,必然影响到整个体系。

    不幸的是,这样的事很快发生。

    去年7月,SH首富周正毅折戟,相关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德隆通过控制的四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贷款了40亿左右,而控股这几家银行,他们的投入,不过才3至4亿元。

    这很快引起了银行警觉。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去年十月,XJ的啤酒花事件,引爆了XJ上市公司的担保圈,进而更是全面拉跌所有XJ上市公司的股价,从XJ发家的德隆,同样损失惨重,几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严重缩水……。

    也就是从那时起,国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突然对德隆采取“只收不贷”的政策,不但协议规定好的还贷后再贷的款项,不在批贷,连一些还贷时间还没到的贷款,银行也在催收……,他们的资金链,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浦东新区源深路1155号,德隆系金融帝国标志的德隆大厦内,唐家老二被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危机资金调度会,也就是他们的“头寸会”上。

    但是此时的德隆,依靠自己已经解决不了各地的兑付危机,于是连唐万新自己,都成了融资业务员,到处借钱,唐老板出马,借的自然不是小数目,都是几亿起步——这也是冯一平一开始的顾虑。

    但是,光靠借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德隆不得不筹划出手旗下的一些产业。

    他们不是没有想到冯一平,只是就和金翎说的一样,压根就没什么交情,就是想借钱,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