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乐观

    第三百六十六章 乐观 (第2/3页)

漏洞?”

    这两位没想到冯一平关注的是这个问题,融资的事,银行工作组的工作进展,和他们的观感,他怎么一点也不关心?

    这些事,冯一平自然现在不会问,一是他有信心,二来,这时候问这些问题,就好像有些公关的意味。

    “冯总您太客气,嘉盛的财务管理,是我们接触过的所有企业里,做得最好的一家公司,这绝不是客套话,这次同来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就说,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都远远不及嘉盛,”

    王天成主任人看着冯一平都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感觉不错,想想也说出了点干货,“如果说有不足的地方,我姑且一说,冯总您姑且一听,只是我个人意见,”

    “王主任请讲,”

    “我认为,嘉盛在财务工作方面最大的缺陷,是在人上,贵集团的管理系统非常先进,全面,但是,财务人员,特别是高层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是比较缺乏,”

    “嘉盛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目前就已经有两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应该要有一些能熟稔的和各国投行打交道,在国际投资和融资方面经验丰富的财务专家,”

    他这话说得在理,集团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之前之所以没有,是因为嘉盛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随着集团扩展步伐的加快,比如这一次冯一平的收购意向,这一短板,马上显现了出来。

    “谢谢王主人的金玉良言,黄行长,您呢?”

    “那我就直说啊冯总,”富态的黄行长笑着说。

    “你别客气,有话一定直说,”

    “我们非常钦佩冯总您的实力,嘉盛同时展开这么多项目,之前一直不需要银行融资,但与此同时,我个人对这样的行为,其实相当不赞同,就是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采用多种外部融资手段,肯定能极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黄行长说得在理,”冯一平点头,“这主要责任在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做事其实主要求稳,”

    当然不是这么回事,主要是自己在金融市场上来钱太容易,加上先发展的几家公司,不管是装饰公司还是便利店,回笼资金的能力也非常出色,投入到一定程度以后,它们不但能支撑以后的扩张,还能有余力来支持集团其它项目的建设,确实没必要贷款。

    而且,当年还房贷那几年的压力,他印象非常深刻,同样,小时候因为妈妈住院,在信用社借的300块贷款,连续还了几年后,本金居然变成500块,同样让他印象深刻,银行吧,自己能周转,那能不沾就不沾。

    “其实现在社会上有些话,说我们银行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这真的是太片面,”黄行长笑着说,“很多人说为了融资,和按时还上银行的贷款,着急得连觉都谁不着,但冯总您这样的专家应该清楚,其实,最睡不着的,是我们这些人。

    市场的波动,或者行业周期的变化,对大大小小的公司造成大大小小的影响,最后,这些影响汇聚到一起,全压在我们肩上,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我们总要对国家,对老百姓,对储户负责任,”

    他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本来就是很正常一件事,只要是生意,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且,国内的银行家,哪有他说的那么敬业和无私?

    “呵呵,黄行长你放心,我绝没有这样的看法,至于之前不融资,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们真的是不太缺钱,但是,这最后,不还是求上了你们吗?”

    “冯总您说笑,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我们非常感谢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王主任说,“有幸深入了解嘉盛以后,我们认为,嘉盛发展前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