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第五十五章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第1/3页)

在明末的历史中,江阴八十一日(注1)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事件之一了。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悲壮的历史中,江阴人民抗击侵略者,在24万大军的围困下,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没有任何一个人投降。

    我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为什么会这样?

    那就是在中华文化熏陶下的人民,脊梁骨都是直的,宁折不弯。

    后世的满清统治者害怕这种文化,因为它能够锻造出强硬而又包容万物的民族性格。

    所以满清时期才有了四库全书,才有了文字狱,才有了闭关锁国,才有了后世被阉割掉的儒学文化。

    陈信心中思绪万千,但却没有表露分毫。

    冷笑一声“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拉下去弃尸荒野。”

    “是”警卫立刻带人上前,用绳子套住尸体,骑着马把尸体拖到远处去了。

    陈信这样做,不是得了失心疯,也不是被气昏了头,他的心中对这几个人是充满了敬佩的。

    但是,作为一个华夏人,陈信必须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考虑。

    后年,袁崇焕就会杀掉毛文龙,毛文龙一死,东江镇就是一盘散沙。

    黄台吉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带着人绕过重金打造的关宁防线,从蒙古地区入侵大明,已经被天灾人祸搞的鸡犬不宁的大明将会雪上加霜。

    大明腹地将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和抢劫。

    为了中华百姓能够少死些人,就必须把后金的注意力彻底转移到朝鲜。

    同时还不能让朝鲜快速平定下来,必须让朝鲜民众有奋起反抗的动力,一心一意的和金国死磕到底,拖住金国军队。

    陈信这样做就是要激起朝鲜人对金国的仇恨,英雄的故事总是能够鼓舞人心,而凄惨的英雄故事,则能够激发大家的怒火。

    陈信看着几个比较年轻的朝鲜官员努力压制愤怒的表情,心中计划着“大军到来之后,按照金国军队的尿性,肯定是要屠杀的,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