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没良心炮

    第五十章 没良心炮 (第1/3页)

    这种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使用过的“没良心炮”,在开火前有着繁琐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在步兵的掩护下推进到离敌人阵地前方几百米的地方。

    这个位置非常的危险,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从步枪到枪榴弹再到小口径的火炮等等,任何一件武器,都能在这个距离内杀伤“没良心炮”的操作人员。

    然后操作人员们还需要在敌人的反击下,根据要射击敌人所在的方位,计算后挖出一个特定角度的大坑。

    接下来,就要把准备好的,已经缠绕过铁丝或者加厚过的汽油桶,埋到刚才挖好的大坑里面。

    然后再用泥土仔细的拍实了,基本上要达到不能露出筒子头部的程度。

    接下来,就是仔细的测算发射药的重量,然后装填加长导火索的炸药包。

    在拉开炸药包导火索的同时,尽快的点燃发射药,依靠发射药爆燃时候放出的能量,把拉开了导火索的炸药包抛射出去。

    所以说,“没良心炮”的发射非常的麻烦,而且在角度都是固定的情况下,上下左右的射界也是被固定死的,想要调整炮击点,只能依靠发射药的多少来测算。

    更麻烦的是,这种火炮的发射次数也有限制,一个不小心,就会“炮”毁人亡。

    所以,在解放军们从国军的运输大队长那边得到了足够的火炮后,很快的就抛弃了这种“没良心炮”。

    说句题外话,实际上在后来建国后,解放军的训练教材中,并没有彻底的放弃“没良心炮”。

    当然并不是直接使用这种汽油桶样式的“炮”,而是对它进行了“改良”,让这种“火炮”更加的方便使用,也更加的适应快速射击。

    怎么改?那就是彻底的抛弃了铁皮的发射筒,改成在地上挖一个有一定角度的坑。

    在坑里面,放置“没良心炮”的发射系统,也就是上下两个炸药包,下面的炸药包是发射药,上面的炸药包自然就是炮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